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数据融合技术在海陆联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第11-13页
   ·数据融合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空间数据模型融合及设计第16-32页
   ·空间数据的差异性第16-20页
     ·空间数据定义及其特点第16-18页
     ·多源空间数据的差异第18-20页
   ·空间数据融合第20-23页
     ·空间数据融合的定义第20-22页
     ·空间数据融合的应用第22-23页
   ·空间数据模型第23-29页
     ·GIS 的空间数据模型第24-26页
     ·传统模型的共有特点第26-29页
   ·空间数据模型的融合第29-31页
     ·由简单数据模型到复杂数据模型的融合第29-30页
     ·由复杂数据模型到简单数据模型的融合第30页
     ·复杂数据模型之间的融合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地图投影与地理要素编码融合技术第32-48页
   ·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第32-33页
     ·地图投影的分类第32-33页
     ·地图投影方式的选择第33页
   ·海陆联合 GIS 中陆图和海图投影方式第33-40页
     ·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第35-38页
     ·墨卡托(Mercator)投影第38-40页
   ·不同地图投影数据融合第40-41页
   ·地理要素分类与编码的统一第41-46页
     ·属性编码的基本分类原则和方法第41-44页
     ·不同编码体系的差异性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联合 GIS 数据一致性问题研究第48-66页
   ·联合 GIS 数据一致性问题分析第48-51页
     ·几何匹配第49-50页
     ·拓扑匹配第50-51页
     ·语义匹配第51页
   ·同名地理要素一致性分析第51-53页
     ·基于栅格数据法同名要素合并第52-53页
     ·基于矢量数据缓冲区不确定性模型同名要素合并第53页
   ·地物要素的定位不确定性度量第53-57页
   ·缓冲区操作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第57-65页
     ·点状地物缓冲区操作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第57-58页
     ·线性地物缓冲区操作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ε-带”的情况第58-62页
     ·面状地物缓冲区操作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第62-64页
     ·复合地理要素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数据融合技术在海陆联合 GIS 中的应用第66-89页
   ·海陆图数据模型融合的设计与实现第66-73页
     ·数字海、陆图空间数据模型第67-70页
     ·海陆联合 GIS 数据模型融合的设计与实现第70-73页
   ·地图投影融合的设计与实现第73-75页
   ·海陆联合 GIS 属性编码融合的设计与实现第75-84页
     ·海、陆图属性编码方式第75-76页
     ·海、陆图融合编码设计与实现第76-84页
   ·海陆图几何位置的融合第84-86页
     ·造成几何位置差异的原因第84页
     ·实现几何位置统一的方法第84-86页
   ·数据融合的实现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3-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监控视频中异常事件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两个孤子方程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