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主要框架及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低碳经济理论 | 第18-20页 |
·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 第18页 |
·低碳经济研究动态 | 第18-20页 |
·资源型经济理论 | 第20-23页 |
·资源型经济悖论 | 第20-21页 |
·资源型经济研究动态 | 第21-23页 |
·简要述评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山西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成及症状分析 | 第24-40页 |
·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形成原因 | 第24-25页 |
·资源禀赋优势 | 第24页 |
·国家政策倾斜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页 |
·山西资源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突出特征 | 第25-40页 |
·产业结构刚性化问题突出,资源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 第25-27页 |
·能源消耗"高碳"特征显著 | 第27-29页 |
·资源开发代价严重,外部性问题突出 | 第29-31页 |
·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内生发展能力不足 | 第31-35页 |
·投资、贸易结构呈现单一化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国内外资源型地区转型成功经验 | 第40-46页 |
·德国鲁尔地区——政府统筹政策激励型 | 第40-41页 |
·日本北九州——政府规制企业主导型 | 第41-42页 |
·美国休斯顿——市场主导企业决策型 | 第42页 |
·我国一些地区转型模式 | 第42-46页 |
第五章 资源型地区转型经验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46-50页 |
·资源型地区转型经验的国际比较 | 第46-47页 |
·转型发展模式 | 第46页 |
·产业转型政策 | 第46-47页 |
·转型保障措施 | 第47页 |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模式选择 | 第47-50页 |
第六章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50-54页 |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 | 第50页 |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第50-51页 |
·推进经济发展动力转型,实现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 第51页 |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造高效性、服务性制度环境 | 第51-52页 |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