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耕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23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 ·地域分异理论 | 第12-13页 |
| ·系统理论 | 第13-14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4-15页 |
| ·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5-19页 |
| ·区域 LUCC 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区域 LUCC 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本文研究设计 | 第19-23页 |
|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研究区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 ·本文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3-27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5页 |
| ·地理位置 | 第23-24页 |
| ·地貌条件 | 第24页 |
| ·气候条件 | 第24页 |
| ·水文条件 | 第24-25页 |
| ·土壤条件 | 第25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5-26页 |
| ·耕地利用现状 | 第26-27页 |
| 3 湖北省耕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 第27-56页 |
| ·耕地利用的数量变化 | 第27-31页 |
| ·耕地利用变化的幅度 | 第27-29页 |
| ·耕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 第29-30页 |
| ·耕地利用的结构变化 | 第30-31页 |
| ·耕地利用的空间变化 | 第31-35页 |
| ·耕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变化 | 第31-33页 |
| ·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 | 第33-35页 |
| ·耕地利用的程度及其效益变化 | 第35-39页 |
| ·耕地利用程度变化 | 第35-37页 |
| ·耕地垦殖率变化 | 第37-38页 |
| ·耕地利用效益变化 | 第38-39页 |
| ·耕地质量动态变化 | 第39-48页 |
| ·耕地质量变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标准化 | 第39-44页 |
| ·耕地质量变化指标权重确定与模型选用 | 第44-46页 |
| ·耕地质量变化综合指标测算与过程分析 | 第46-48页 |
| ·湖北省耕地变化的趋势预测 | 第48-56页 |
| ·耕地利用数量变化的预测 | 第48-50页 |
| ·耕地利用质量变化的预测 | 第50-56页 |
| 4 湖北省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56-73页 |
| ·区域 LUCC 驱动力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 第56-59页 |
| ·区域 LUCC 驱动力分析的内容 | 第56-57页 |
| ·区域 LUCC 驱动力分析的方法 | 第57-59页 |
| ·湖北省耕地利用变化人文驱动力分析 | 第59-67页 |
| ·人文驱动力指标的选择与标准化 | 第59-62页 |
| ·耕地变化的相关因子分析 | 第62-63页 |
| ·耕地驱动力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63-66页 |
| ·耕地演变的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 ·湖北省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综合分析 | 第67-73页 |
| ·综合驱动因素分析 | 第67-68页 |
| ·驱动力指数计算 | 第68-71页 |
| ·驱动力空间差异 | 第71-73页 |
| 5 结果与讨论 | 第73-76页 |
| ·主要结果 | 第73-74页 |
| ·问题讨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个人简介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