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车轮论文--轮胎论文

零压续跑轮胎内支撑虚拟设计与性能分析

提要第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4页
   ·引言第12页
   ·安全轮胎简介第12-17页
     ·轮胎安全与爆胎第12-13页
     ·安全轮胎的概念和技术类别第13-16页
     ·内支撑式零压续跑轮胎系统第16-17页
   ·内支撑式RFT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第17-22页
     ·基于特制轮辋型第17-18页
     ·基于标准轮辋型第18-19页
     ·基于标准轮辋综合型第19-20页
     ·国际和国内RFT的发展第20页
     ·内支撑研究切入点和设计技术关键第20-22页
   ·内支撑虚拟设计方法理论第22-29页
     ·虚拟设计的产生与发展第22-23页
     ·虚拟设计的理论基础简介第23-27页
     ·虚拟设计的几何建模技术进步第27-29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设计平台简介第29-33页
     ·内支撑设计流程和主要内容第29-31页
     ·内支撑虚拟设计和分析平台简介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2章 内支撑式零压续跑轮胎滚动机理第34-75页
   ·引言第34页
   ·RFT零压滚动学第34-42页
     ·RFT零压滚动学的基本概念第34-36页
     ·RFT系统元素及功能定位第36-40页
     ·RFT坐标系和运动参数第40-42页
   ·RFT零压续跑等效系统理论模型第42-55页
     ·充气轮胎模型简介第42-46页
     ·轮胎接地印迹与轮胎变形第46-48页
     ·RFT零压续跑等效系统模型第48-50页
     ·RFT零压行走鬃毛刷子模型第50-53页
     ·RFT零压滚动阻力主要组成第53-55页
   ·RFT行走能力及内支撑的关系第55-65页
     ·碾胎和脱圈的基本条件第55-57页
     ·道路冲击与内支撑振动第57-61页
     ·界面摩擦与损伤破坏第61-63页
     ·温度升高与轮胎失火第63-64页
     ·高速驻波与零压驻波第64-65页
   ·RFT的滚动与滑动条件第65-69页
     ·轮胎接地压力分布中心第65-67页
     ·RFT从动工况滚动与滑动第67-68页
     ·RFT驱动工况滚动与滑动第68-69页
   ·RFT纯滚动时内支撑的运动及受力第69-74页
     ·内支撑子单元概念第69-70页
     ·内支撑子弹元运动分析第70-71页
     ·内支撑子单元惯性力分析第71-73页
     ·内支撑对车轮动平衡的影响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3章 内支撑结构设计参数计算依据第75-103页
   ·引言第75页
   ·内支撑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和基本参数第75-78页
     ·内支撑设计基本原则第75-76页
     ·RFT性能指标与内支撑设计要求第76-77页
     ·内支撑结构术语及参数名称第77-78页
   ·内支撑与轮辋结构的关系第78-81页
     ·轮辋的结构型式与内支撑分体第78-80页
     ·轮辋断面结构与标准曲线第80-81页
     ·内支撑基部参数与轮辋槽的关系第81页
   ·内支撑参数与轮胎断面轮廓的关系第81-88页
     ·轮胎基本尺寸及扁平率第81-82页
     ·轮胎断面重要参数的计算第82-84页
     ·充气轮胎平衡轮廓的确定第84-87页
     ·内支撑参数与轮胎断面轮廓的关系第87-88页
   ·内支撑参数与轮胎接地变形的关系第88-95页
     ·接地径向变形第88-90页
     ·侧偏与外倾变形第90页
     ·轮胎包容变形第90-92页
     ·内支撑参数与轮胎变形的关系第92-95页
   ·内支撑结构与安装工艺的关系第95-99页
     ·内支撑安装工艺与内支撑结构第95-96页
     ·分体结构的装卡锁紧原理第96-97页
     ·轮胎安装工艺与内支撑结构第97-99页
   ·内支撑参数CAGD求解第99-102页
     ·参数求解的CAGD方法第99-100页
     ·内支撑断面参数CAGD求解计算实例第100-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4章 基于标准轮辋轮胎的内支撑装配关联设计第103-120页
   ·引言第103页
   ·创建RFT项目与轮辋和轮胎特征造型第103-111页
     ·RFT项目文件与内支撑设计流程第103-105页
     ·6J×15 轮辋参数化特征造型第105-108页
     ·205/60R15 轮胎装配设计及特征造型第108-111页
   ·基于6J轮辋和205/60R15 轮胎的内支撑在位设计第111-114页
     ·内支撑断面草图自适应第111-113页
     ·内支撑分体与特征造型第113页
     ·装卡槽结构设计第113-114页
   ·装卡锁紧零件设计第114-119页
     ·基于装配体在位设计连接零件第114-115页
     ·原轮辋和轮胎附加质量第115-116页
     ·螺栓选择与校核计算第116-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5章 内支撑三维结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第120-195页
   ·引言第120页
   ·结构有限元分析基础第120-129页
     ·三维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第120-124页
     ·弹性力学的虚功原理第124-125页
     ·有限元分析的执行步骤第125-127页
     ·三维结构有限元分析常用单元类型第127-128页
     ·基于ANSYS技术的内支撑协同设计与分析第128-129页
   ·内支撑三维结构静力学初步分析第129-142页
     ·内支撑静力学分析基本假设第129-130页
     ·定义内支撑材料属性第130-132页
     ·有限元网格划分第132-133页
     ·施加约束和载荷第133-136页
     ·ANSYS求解与计算结果第136-140页
     ·内支撑材料对三维结构应力的影响第140-142页
   ·内支撑三维结构形状拓扑优化第142-151页
     ·结构拓扑优化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第142-144页
     ·内支撑拓扑优化单元体选择与模型数据共享第144-145页
     ·内支撑单元体约束、载荷第145-146页
     ·内支撑单元体有限元网格划分第146-147页
     ·内支撑单元体结构拓扑优化结果第147-149页
     ·结构优化后的内支撑模型第149-151页
   ·几何特征对内支撑结构静强度的影响第151-170页
     ·中间宽度的影响第151-154页
     ·装胎环槽的影响第154-157页
     ·端面锁环槽的影响第157-160页
     ·锁紧壁厚度的影响第160-163页
     ·螺栓销孔和锁块孔的影响第163-165页
     ·减重孔结构和数量的影响第165-170页
   ·内支撑三维结构模态分析第170-180页
     ·模态分析数学模型与基本假设第170-172页
     ·内支撑模态分析模型准备第172-173页
     ·内支撑模态分析边界条件第173-174页
     ·内支撑固有频率和振型第174-175页
     ·预应力对内支撑固有频率的影响第175-180页
   ·内支撑结构强度精确计算和不同车速下的安全程度第180-193页
     ·内支撑结构强度精确计算模型准备第180-184页
     ·内支撑结构强度精确计算结果第184-187页
     ·内支撑沿轮辋槽的滑转安全性第187-189页
     ·内支撑在不同车辆速度下的安全程度第189-193页
   ·本章小结第193-195页
第6章 内支撑三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与散热结构第195-220页
   ·引言第195页
   ·内支撑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基础第195-200页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导热微分方程第195-198页
     ·三维稳态热传导有限元基本方程第198-200页
     ·三维温度场分析常用单元类型第200页
   ·内支撑稳态温度场分析第200-204页
     ·稳态温度场分析的内支撑模型第200-201页
     ·单元控制与网格划分第201-202页
     ·热载荷边界条件第202-203页
     ·分析结果与讨论第203-204页
   ·考虑内支撑与轮辋接触的稳态传热第204-210页
     ·装配模型准备与模型数据共享第204-205页
     ·接触传热处理第205-207页
     ·单元控制与网格划分第207页
     ·热载荷边界条件第207-208页
     ·分析结果与讨论第208-210页
   ·散热结构设计与对比分析第210-215页
     ·散热结构设计第210-211页
     ·带散热结构的内支撑稳态温度场第211-213页
     ·带散热结构的内支撑与轮辋接触的稳态温度场第213-215页
   ·内支撑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第215-219页
     ·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基础第215-216页
     ·内支撑热-结构耦合分析的物理模型和边界条件第216-217页
     ·内支撑热-结构耦合求解和结果对比讨论第217-219页
   ·本章小结第219-220页
第7章 内支撑试制与RFT性能试验第220-234页
   ·引言第220页
   ·内支撑工程图与技术文件第220-223页
     ·试制前虚拟装配干涉检查第220-222页
     ·工程图与技术文件第222-223页
   ·内支撑试制与装配试验第223-227页
     ·内支撑毛坯与加工第223-224页
     ·连接零件的加工第224页
     ·内支撑装配试验第224-227页
   ·装有内支撑的RFT性能试验第227-232页
     ·试验台简介及实验内容第227-228页
     ·轮胎零压接地印迹和滚动变形第228-229页
     ·纵滑特性对比试验第229-230页
     ·侧偏特性对比试验第230-232页
     ·性能试验总结与讨论第232页
   ·本章小结第232-234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234-239页
   ·主要结论第234-238页
   ·研究展望第238-239页
参考文献第239-2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科研和获奖情况第251-252页
摘要第252-255页
ABSTRACT第255-260页
致谢第260-261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261-263页

论文共2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镍钛根管锉超声疲劳行为及其机理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移动经营分析系统网管信息应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