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4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现实背景第10-12页
     ·理论背景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4页
   ·研究现状述评第14-20页
     ·国外文献回顾第14-17页
     ·国内文献回顾第17-19页
     ·研究现状述评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第20-22页
     ·研究思路第20-22页
     ·框架结构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循环经济、绿色壁垒及其影响第24-36页
   ·循环经济与绿色壁垒的内涵第24-27页
     ·循环经济的内涵第24-26页
     ·绿色壁垒的内涵第26-27页
     ·循环经济与绿色壁垒的区别第27页
   ·循环经济与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的异同第27-34页
     ·循环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第27-29页
     ·绿色壁垒对贸易的影响第29-33页
     ·循环经济与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的异同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重要性第36-46页
   ·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第36-39页
     ·循环经济发展的滞后不能跨越绿色壁垒第36-37页
     ·发达国家利用贸易的方式将污染向我国转移第37页
     ·现有的政策法规没有重视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第37-38页
     ·高能耗的外资企业与我国资源短缺第38-39页
   ·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性第39-45页
     ·循环经济理论为贸易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39-40页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商品结构第40-41页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降低我国对进口资源的过度依赖第41-43页
     ·发展循环经济为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新的平台第43页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优化 FDI 结构,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价模型第46-55页
   ·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一般分析第46-49页
     ·贸易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第46-48页
     ·成因分析第48-49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第49-50页
   ·评价模型第50-52页
     ·确定模糊集合第50页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第50页
     ·确定评判隶属矩阵第50-51页
     ·多因素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第51-52页
   ·应用研究第52-53页
     ·专家对各因素打分第52-53页
     ·通过德尔菲法得出权重第53页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第53页
     ·处理评判结果第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第55-64页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第55-58页
     ·日本经验第55页
     ·德国经验第55-56页
     ·美国经验第56-57页
     ·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第57-58页
   ·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措施第58-63页
     ·政府的宏观措施第58-62页
     ·企业的微观措施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及研究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参研课题)第71-72页
详细摘要第72-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外成像制导信息处理机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常德棉田杂草高效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