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引言 | 第14页 |
1 RNA干涉的机制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14-17页 |
·RNAi的作用机制 | 第14-16页 |
·小干涉RNA介导同源RNA降解 | 第14-15页 |
·RNA介导同源DNA甲基化(RdDM) | 第15页 |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模型 | 第15-16页 |
·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2 棉花遗传转化技术研究 | 第17-21页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17-18页 |
·基因枪法 | 第18-19页 |
·农杆菌法和基因枪法结合的转化方法(简称农杆枪法) | 第19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9-20页 |
·选择标记基因 | 第20页 |
·报告基因 | 第20-21页 |
3 棉花遗传转化的主要成就 | 第21-24页 |
·转基因抗虫棉 | 第21-22页 |
·转基因抗除草剂棉 | 第22-23页 |
·转基因抗病棉 | 第23页 |
·转基因抗盐棉 | 第23页 |
·转基因杂种棉 | 第23-24页 |
·转基因抗逆棉 | 第24页 |
4 棉花纤维品质的转基因育种现状 | 第24-27页 |
·棉纤维发育基因的克隆 | 第24-25页 |
·外源纤维基因的导入与棉纤维品质的改良 | 第25-27页 |
·激素基因与棉纤维改良 | 第25页 |
·phbB,phbC基因与棉纤维的保暖性 | 第25-26页 |
·色素基因与彩色棉的改良 | 第26页 |
·角蛋白基因与棉花纤维的强度 | 第26-27页 |
·其他基因与棉纤维品质的改良 | 第27页 |
5 内切-1,4-β-葡聚糖酶 | 第27-31页 |
·概述 | 第27-28页 |
·EGases在植物纤维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 第28-31页 |
·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2-66页 |
引言 | 第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46页 |
·实验材料 | 第32-38页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2-33页 |
·细菌培养基 | 第33-34页 |
·组织培养培养基 | 第34-35页 |
·试剂和溶液 | 第35-37页 |
·引物 | 第37-38页 |
·方法 | 第38-46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 第39-40页 |
·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 第39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39页 |
·农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39-40页 |
·农杆菌转化子的PCR检测 | 第40页 |
·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 | 第40-42页 |
·受体外植体的准备 | 第40-41页 |
·外植体对潮霉素敏感性的试验 | 第41页 |
·用于转化的携带质粒的农杆菌的准备 | 第41页 |
·基因转化 | 第41页 |
·最佳外植体的确定 | 第41页 |
·KNO_3对愈伤的诱导和增殖作用 | 第41页 |
·抗性愈伤剥离外植体以及转分化培养基最佳时间的确定 | 第41页 |
·诱导愈伤组织和继代培养 | 第41-42页 |
·GUS检测 | 第42页 |
·再生苗的嫁接和移栽 | 第42页 |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42-46页 |
·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 第42-43页 |
·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43-46页 |
·转RNAi基因T_0代植株和纤维的表现 | 第46页 |
·转RNAi基因T_0代植株观察与比较 | 第46页 |
·转RNAi基因T_0代纤维长度的测量与比较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9页 |
·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 第46-47页 |
·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 | 第47-54页 |
·外植体对潮霉素的敏感性 | 第47-48页 |
·最佳外植体的确定 | 第48页 |
·KNO_3的作用 | 第48-49页 |
·抗性愈伤剥离外植体以及转分化培养基最佳时间的确定 | 第49-50页 |
·胚性愈伤的诱导 | 第50-51页 |
·转RNAl干涉基因愈伤及组织的CUS检测 | 第51-52页 |
·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52页 |
·阳性植株的嫁接和移栽 | 第52-54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54-57页 |
·PCR技术对再生植株的初步分析 | 第54-56页 |
·用Hpt引物对再生植株的PCR | 第54-55页 |
·启动子-基因特异引物对再生植株的PCR | 第55-56页 |
·分化愈伤系的阳性率 | 第56页 |
·Hpt引物和启动子-基因特异引物扩增的阳性率比较 | 第56-57页 |
·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57页 |
·转RNAi基因T_0代植株和纤维的表现 | 第57-59页 |
3 讨论 | 第59-66页 |
·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 | 第59-63页 |
·受体的选择 | 第59-61页 |
·Hpt标记基因的使用 | 第61页 |
·KNO_3和NH_4NO_3在棉花再生中的作用 | 第61页 |
·GUS在棉花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 第61-62页 |
·再生苗的嫁接和移栽 | 第62-63页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63-65页 |
·PCR检测的可行性 | 第63-64页 |
·PCR检测的假阳性现象及对策 | 第64-65页 |
·污染原因 | 第64页 |
·减少假阳性现象的对策 | 第64-65页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65-66页 |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