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引言第11-1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二、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的研究现状第12-16页
  (一)国内学者关于冲突与控制问题的研究第12-13页
  (二)国外学者关于冲突与控制问题的研究第13-16页
 三、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第16-19页
第一章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基本分析第19-37页
 一、社会冲突的基本理论第19-25页
  (一)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矛盾与冲突的解读第19-21页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观点第21-23页
  (三)社会冲突的基本内涵第23-25页
 二、当前我国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基本现状第25-28页
  (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导致社会利益矛盾加剧第25-26页
  (二)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危及社会稳定第26-27页
  (三)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危害国家安全第27-28页
 三、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基本特征第28-37页
  (一)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当前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第28-30页
  (二)信息社会的到来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冲突的形成机理第30-33页
  (三)冲突主体以组织化群体的形式参与社会冲突第33-35页
  (四)追求正义与平等是冲突主体参与社会冲突的思想意识基础第35-37页
第二章 政治调控的基本问题第37-53页
 一、政治调控的价值取向第37-40页
  (一)保证人的发展第38页
  (二)维护公平正义第38-39页
  (三)确保社会秩序第39页
  (四)推动社会改造与创新第39-40页
 二、政治调控的主体第40-46页
  (一)国家第41-42页
  (二)政党第42-44页
  (三)民间组织第44-46页
 三、实施政治调控的基本手段第46-50页
  (一)利益调控、意识形态调控、法律调控第46-48页
  (二)和平手段与暴力手段第48-50页
 四、我国政治调控体系的现状第50-53页
  (一)现行的政治调控体系维护社会公正的能力较低第50-51页
  (二)政治调控主体难以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第51-52页
  (三)政治调控手段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第52-53页
第三章 政治调控的运行机制第53-66页
 一、社会冲突的监测和预警机制第53-56页
  (一)渠道顺畅、网络严密的信息系统第54-55页
  (二)信息资源的运作模式第55页
  (三)信息的分析与利用第55-56页
 二、国家调控社会冲突的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机制第56-60页
  (一)将社会冲突纳入到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主流意识第56-58页
  (二)推进公共政策主体的信息能力建设第58页
  (三)提高公共政策干预社会冲突的速度第58-59页
  (四)公共政策的风险评估机制第59-60页
 三、社会冲突引发的危机事件处置机制第60-66页
  (一)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理念第60-63页
  (二)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程序第63-64页
  (三)现代化的指挥与处置系统第64-66页
第四章 政治调控的基本方略第66-83页
 一、构建社会协调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第66-71页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的表达机制第66-69页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的平衡机制第69-70页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的补偿机制第70-71页
 二、构建和谐文化,增强社会认同第71-76页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71-74页
  (二)构建社会和谐文化理念第74-75页
  (三)掌握社会冲突思想的主导权第75-76页
 三、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第76-83页
  (一)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第76-77页
  (二)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第77-79页
  (三)重视信息网络的建设与管理第79-80页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第80-83页
结语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致谢第89-9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技期刊开放存取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