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制动操纵装置论文

转向制动工况下的车辆模块化建模及防抱控制方法的仿真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防抱制动系统(ABS)概述第14页
   ·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4-17页
     ·国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4-16页
     ·国内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16-17页
   ·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车轮滑移率控制方法第17页
     ·逻辑门限控制方法第17页
     ·PID 控制方法第17-18页
     ·最优控制方法第18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第18页
     ·智能控制方法第18-19页
     ·ABS 耗散功率控制算法第19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0-22页
 参考文献第22-24页
第二章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及相关理论基础第24-30页
   ·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原理第24-26页
     ·车辆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第24-25页
     ·滑移率与路面附着系数的关系第25-26页
   ·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分类与结构第26-28页
     ·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分类第26-27页
     ·防抱制动系统(ABS)的结构第27-28页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的建模方法第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0页
第三章 汽车动力学系统描述与建模第30-47页
   ·轮胎动力学模型第30-35页
     ·Gim 轮胎模型第30页
     ·幂指数公式模型第30-31页
     ·魔术公式(H.B.Pacejka 模型)第31-32页
     ·充气轮胎附着特性力学模型第32-35页
   ·整车动力学模型第35-39页
     ·单轮整车模型第36页
     ·双轮整车模型第36-37页
     ·四轮整车模型第37-39页
   ·车轮动力学模型第39-40页
   ·制动器模型第40-41页
   ·其他模型第41-42页
     ·车速计算模型第41-42页
     ·滑移率计算模型第42页
   ·ABS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第四章 汽车转向动力学系统描述与建模第47-66页
   ·整车动力学模型第47-52页
   ·悬挂质量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第52-53页
   ·车轮垂直载荷模型第53-57页
     ·车轮的静态载荷第53-54页
     ·车轮的动态载荷第54-55页
     ·在转向制动工况下车轮的总垂直载荷第55-57页
   ·车轮动力学分析及侧倾角计算模型第57-60页
   ·轮胎动力学模型第60-61页
   ·车轮动力学模型第61-62页
   ·滑移率计算模型第62-63页
   ·制动器模块的建立第63页
   ·车速估计模型第63页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研究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6页
第五章 转向制动工况下的 ABS 仿真分析第66-91页
   ·未安装ABS 的转向制动仿真试验第66-72页
   ·基于车轮滑移率的模糊控制器的建立第72-79页
     ·模糊理论第72-73页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第73-74页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74页
     ·基于车轮滑移率的模糊控制器的建立第74-79页
   ·基于模糊理论的ABS 转向制动仿真试验第79-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93-94页
致谢第94-96页
详细摘要第96-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海安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非洲菊杂交育种技术及优良品系选育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