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宪法解释主体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11页
第一章 建构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1-23页
 一、宪法解释主体的概念第11-15页
  (一) 界定宪法解释第11-14页
  (二) 宪法解释主体第14-15页
 二、建构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价值目标第15-18页
  (一) 树立宪法权威第15-16页
  (二) 建立政治文明第16-18页
  (三)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第18页
 三、建构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基本原则第18-23页
  (一) 符合国情原则第19页
  (二) 人权保障原则第19-20页
  (三) 权力制约原则第20-21页
  (四) 中立性与独立性原则第21-22页
  (五) 权责一致原则第22-23页
第二章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实证分析第23-32页
 一、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23-27页
  (一) 共同纲领时期第23页
  (二) 1954年宪法时期第23-24页
  (三) 1975年宪法时期第24-25页
  (四) 1978年宪法时期第25-26页
  (五) 1982年宪法时期第26-27页
 二、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主要特点第27-30页
  (一) 立法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第27-28页
  (二) 宪法解释的抽象性第28-29页
  (三) 关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宪法解释第29-30页
 三、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0-32页
  (一) 宪法设定上的问题第30页
  (二) 宪法诉讼机制没有形成第30-31页
  (三) 宪法审查制度不完善第31页
  (四) 实践中宪法解释主体的虚置状态第31-32页
第三章 西方宪法解释主体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32-40页
 一、美国的普通法院解释宪法制度第32-33页
  (一) 普通法院解释宪法制度的理论依据第32-33页
  (二) 美国普通法院解释宪法制度的形成第33页
  (三) 美国普通法院解释宪法制度的主要特点第33页
 二、法国的宪法委员会制度第33-35页
  (一) 宪法委员会的形成背景第34页
  (二) 宪法委员会制度的主要特点第34-35页
 三、德国的宪法法院制度第35-37页
  (一) 宪法法院制度的理论依据和相关背景第35-36页
  (二) 德国宪法法院制度的主要特点第36-37页
 四、不同宪法解释主体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7-40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设想第40-50页
 一、宪法法院解释宪法──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必然选择第40-42页
  (一)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设置不合理也不科学第40页
  (二)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也不可能是人民法院第40-41页
  (三) 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必然选择第41-42页
 二、宪法法院制度的架构第42-45页
  (一) 宪法法院的地位第42-43页
  (二) 宪法法院的组织第43-45页
 三、宪法法院的职权范围第45-47页
  (一) 抽象审查第45-46页
  (二) 宪法诉讼第46-47页
 四、宪法法院的运行程序和方式第47-50页
  (一) 基本制度第47-48页
  (二) 共同程序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后记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季欧亚积雪异常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可能影响
下一篇: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