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COIL 的出现及其缺点 | 第9-10页 |
| ·COIL 问题的解决途径—全气相碘激光概念的提出及其发展历程简述 | 第10页 |
| ·NF(a)/I 体系的探索 | 第10-11页 |
| ·NCl(a)/I 全气相碘激光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NCl(a)的产生方法 | 第12-13页 |
| ·NCl(a)的存活时间 | 第13-14页 |
| ·NCl(a)-I传能与出光演示 | 第14-15页 |
| ·NCl(a)-I 体系的理论计算 | 第15页 |
| ·全气相化学碘激光展望 | 第15-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20页 |
| 第二章 Cl_2/He微波放电+HN_3体系的研究 | 第20-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0-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1页 |
| ·NCl(a)的生成 | 第22-23页 |
| ·反应物流量对NCl(a)生成的影响 | 第23-26页 |
| ·NCl(a)-I 传能 | 第26-29页 |
| ·小信号增益测试 | 第29-31页 |
| ·结论 | 第3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直流放电方案 | 第36-49页 |
| ·实验装置 | 第36-39页 |
| ·放电伏安特性 | 第39-42页 |
| ·F 原子滴定与F 原子产生效率 | 第42-45页 |
| ·碘原子吸收与增益测试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模拟计算 | 第49-73页 |
| ·小信号增益估计 | 第49-53页 |
| ·数学计算模型 | 第49-50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NCl(a)自猝灭对自身生成效率的影响 | 第53-58页 |
| ·各类反应对NCl(a)生成影响对比 | 第53-54页 |
| ·初始Cl 粒子数密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温度和HN3初始粒子数密度的综合影响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NCl(a)自猝灭对NCl(a)/I激光能量提取的影响 | 第58-70页 |
| ·连续流平面型光腔动力学模型 | 第58-59页 |
| ·光腔位置和HI 加入位置的确定 | 第59-61页 |
| ·功率密度沿流动方向的分布对比 | 第61-62页 |
| ·腔镜反射率和碘量的综合影响 | 第62-64页 |
| ·考虑NCl(a)自猝灭 | 第62-63页 |
| ·不考虑NCl(a)自猝灭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第五章 HN_3的快速生产探索 | 第73-82页 |
| ·实验部分 | 第73-7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4-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第六章 HN_3的安全性考察 | 第82-92页 |
|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 ·测试结果 | 第84-86页 |
| ·讨论 | 第86-88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7页 |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
| 博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文章如下 | 第97-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