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虚拟现实中沉浸美的研究与实践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8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 第14-20页 |
| ·虚拟美学 | 第14-16页 |
| ·桌面虚拟现实及其效果实现的障碍 | 第16-1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 ·审美活动与视觉心理 | 第20-24页 |
| ·审美活动 | 第20-23页 |
| ·视觉心理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路线 | 第24-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研究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2章 虚拟现实的审美特征 | 第28-38页 |
| ·虚拟现实是新的审美领域 | 第28-30页 |
| ·美向审美的转变 | 第28页 |
| ·虚拟现实是数字化时代的审美领域 | 第28-30页 |
| ·虚拟现实中审美关系的建立 | 第30-33页 |
| ·使用者成为审美主体 | 第30-31页 |
| ·虚拟现实作品成为审美对象 | 第31-32页 |
| ·虚拟现实与使用者之间审美关系的确立 | 第32-33页 |
| ·虚拟现实作品的审美特征 | 第33-37页 |
| ·物质特征 | 第34-35页 |
| ·数字特征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桌面虚拟现实中可实现沉浸美 | 第38-49页 |
| ·桌面虚拟现实中沉浸感的缺失 | 第38-40页 |
| ·桌面虚拟现实沉浸感缺失的表现 | 第38-40页 |
| ·桌面虚拟现实沉浸感的缺失对审美的影响 | 第40页 |
| ·桌面虚拟现实中美感产生的条件分析 | 第40-43页 |
| ·审美关系建立的目的 | 第40-41页 |
| ·美感的产生及其特征 | 第41-43页 |
| ·桌面虚拟现实中产生美感的意义 | 第43页 |
| ·桌面虚拟现实中可实现沉浸美感 | 第43-47页 |
| ·桌面虚拟现实中沉浸美的提出 | 第43-44页 |
| ·沉浸美的实现条件 | 第44-47页 |
| ·沉浸美实现的障碍分析 | 第47-48页 |
| ·障碍的表现 | 第47-48页 |
| ·克服障碍的关键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沉浸美审美属性的整体分析 | 第49-60页 |
| ·现实世界中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及审美属性 | 第49-52页 |
| ·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 | 第49-51页 |
| ·自然属性向审美属性转变 | 第51-52页 |
| ·沉浸美的自然属性与现实世界中的区别与联系 | 第52-57页 |
| ·沉浸美感中真的实现 | 第52-53页 |
| ·沉浸美的形态属性与现实世界中的对比 | 第53-56页 |
| ·沉浸美的形式属性与现实世界中的对比 | 第56-57页 |
| ·沉浸美的审美属性与现实世界中的区别与联系 | 第57-58页 |
| ·沉浸美感中美的实现 | 第57页 |
| ·形态美在沉浸美的实现中难以发挥作用 | 第57页 |
| ·形式美是实现沉浸美的关键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5章 沉浸美的关键审美属性分析 | 第60-75页 |
| ·色彩在沉浸美实现中的作用 | 第60-68页 |
| ·色彩概论 | 第60-63页 |
| ·沉浸美中的色彩问题 | 第63-66页 |
| ·沉浸美的实现中色彩所起的作用 | 第66-68页 |
| ·关键的形式美法则在实现沉浸美中的作用 | 第68-73页 |
| ·明确主从关系 | 第68-71页 |
| ·变化统一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6章 沉浸美在桌面虚拟现实中的综合应用 | 第75-83页 |
| ·作品的特征分析 | 第75-77页 |
| ·作品的视觉特征分析 | 第75-76页 |
| ·作品的心理需求分析 | 第76-77页 |
| ·作品的形态属性分析 | 第77-80页 |
| ·造型问题 | 第77-78页 |
| ·色彩的问题 | 第78-80页 |
| ·作品的形式属性分析 | 第80-82页 |
| ·多样统一的问题 | 第80-81页 |
| ·主从的问题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1 结论 | 第83页 |
| 2 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