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中国生态政治的双重内涵: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论第7-14页
 一、值得关注与思考的几个问题(“三何”)第7-8页
 二、生态政治研究现状第8-12页
 三、本文试从“一化双重”的角度研究中国生态政治第12-14页
第一章 生态政治研究的缘起第14-42页
 第一节 生态与政治第14-19页
  一、生态的词源解释第14-15页
  二、政治的涵义第15-17页
  三、生态与政治的关系第17-19页
 第二节 生态危机第19-28页
  一、生态危机的表现第19-21页
  二、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实质第21-28页
 第三节 生态政治运动第28-32页
  一、生态政治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第28-29页
  二、生态政治运动的意义第29-32页
 第四节 生态政治第32-42页
  一、社会政治的历史发展第32-34页
  二、生态政治的概念和结构层次第34-38页
  三、研究生态政治的意义第38-42页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政治意蕴第42-67页
 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生态政治意蕴第42-48页
  一、生态本体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第43-44页
  二、生态价值观:参赞化育,乐山乐水第44-45页
  三、生态义务观:仁者爱人,民胞物与第45-47页
  四、生态节用观:子钓不纲,弋不射宿第47-48页
 第二节 道家文化的生态政治意蕴第48-56页
  一、生态整体观:人与天一,万物一齐第49-50页
  二、生态价值观:万物有道,道法自然第50-51页
  三、生态伦理观:道生万物,德配天地第51-52页
  四、生态治理观: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第52-53页
  五、生态平等观:物无贵贱,天地不仁第53-54页
  六、生态消费观:知足知止,寡欲节用第54-56页
 第三节 中国佛教文化的生态政治意蕴第56-67页
  一、生态存在观:缘起性空,佛无净土第57-58页
  二、生态平等观: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第58-59页
  三、生态伦理观:天下一体,泛爱万物第59-61页
  四、生态价值观:善不受报,无得之得第61-62页
  五、生态治理观:六和敬法,仁王之治第62-63页
  六、生态实践观:境随心转,佛化自然第63-67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第67-90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政治观第67-80页
  一、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维度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有机统一第67-72页
  二、从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揭示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第72-77页
  三、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揭示了生态政治的发展前景第77-80页
 第二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第80-90页
  一、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生态政治思想第81-84页
  二、邓小平和平、改革、民主、稳定、发展理论中生态政治思想第84-90页
总结与展望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附录第99-100页
作者简介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菌藻抑制剂在海水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下一篇:冲绳海槽沉积物中热液源组分的顺序淋滤萃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