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保险法论文

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不可抗辩条款及立法成熟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第13-20页
 第一节 不可抗辩条款的历史沿革第13-15页
  一、不可抗辩条款的产生背景第13-14页
  二、不可抗辩条款的发展历程第14-15页
 第二节 不可抗辩条款与弃权、禁止反言第15-18页
  一、弃权及其构成第15-16页
  二、禁止反言及其构成第16页
  三、不可抗辩条款与弃权、禁止反言的关系评析第16-18页
 第三节 立法成熟国家和地区对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第18-20页
  一、美国的立法例第18页
  二、德国的立法例第18-19页
  三、日本的立法例第19页
  四、我国澳门地区的立法例第19-20页
  五、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例第20页
第二章 保险法设立不可抗辩条款的法理分析第20-33页
 第一节 不可抗辩条款内涉相关概念的理论评析第20-23页
  一、合同解除权的理论评析第20-21页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评析第21-22页
  三、除斥期间的理论评析第22-23页
 第二节 不可抗辩条款的法理基础第23-29页
  一、信赖利益的保护与不可抗辩条款第23-25页
  二、信息不对称与不可抗辩条款第25-27页
  三、如实告知义务与不可抗辩条款第27-29页
 第三节 不可抗辩条款内含理论的依据第29-33页
  一、不可抗辩条款的设立符合解除权的法律内涵第29-30页
  二、不可抗辩条款的设立合理分配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第30页
  三、不可抗辩条款的设立遵循了公平正义原则第30-32页
  四、不可抗辩条款的设立体现了对保险相对人的人道主义关怀第32-33页
第三章 我国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相关问题的探讨第33-43页
 第一节 不可抗辩条款在我国保险法中的移植第33-37页
  一、不可抗辩条款引入保险法必要性的实证分析第33-34页
  二、对原《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分析第34-35页
  三、学者对不可抗辩条款引入我国保险法的纷争第35-37页
 第二节 不可抗辩条款引入我国保险法的历史背景第37-39页
  一、保险公司的业务水平和核保能力有所提高第37-38页
  二、人寿保险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增多第38页
  三、对保险相对人的法律保护力度有所欠缺第38页
  四、保险公司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能力良好第38-39页
  五、保险公司的信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39页
 第三节 我国不可抗辩条款内容的要点分析第39-43页
  一、如实告知义务人为投保人第40页
  二、主观过错为故意或重大过失第40-41页
  三、违反如实告知义务的后果是足以影响保险人第41页
  四、可抗辩期间的起算点为双重标准第41-43页
第四章 我国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利弊评析与完善建议第43-59页
 第一节 保险法增设的不可抗辩条款的益处第43-47页
  一、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第43-44页
  二、有利于督促保险人及时调查,完善核保机制第44-45页
  三、有利于抑制保险人滥用合同解除权,提升保险人的行业信誉第45-46页
  四、有利于与国外保险市场接轨,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第46-47页
 第二节 保险法增设不可抗辩条款的弊端第47-52页
  一、适用范围的不足第47-48页
  二、可抗辩期间的长短的不足第48-49页
  三、复效合同的规定的不足第49页
  四、适用例外的不足第49-51页
  五、适用关系的不足第51-52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建议第52-59页
  一、归入人身保险合同部分第52页
  二、延长可抗辩期间的长短第52-53页
  三、规定复效合同的适用第53-54页
  四、规定适用例外第54-56页
  五、明确规定不可抗辩条款与承保范围或除外责任条款的适用关系第56-57页
  六、明确规定不可抗辩条款与撤销权之间的适用关系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个人简历第63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人寿保险合同的有效要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