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目前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论文组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地理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13-34页 |
·基本概念 | 第13-16页 |
·地理信息系统及特点 | 第13-14页 |
·服务及其特点 | 第14页 |
·地理信息服务 | 第14-15页 |
·传统地理信息服务与现代地理信息服务 | 第15-16页 |
·地理信息服务概念体系 | 第16-18页 |
·信息服务体系 | 第16-17页 |
·地理信息服务的政策 | 第17-18页 |
·地理信息服务要素之间的服务机制 | 第18页 |
·地理信息服务概念研究要素 | 第18-19页 |
·集成地理信息服务产品的介绍 | 第19-20页 |
·地理信息服务的服务方式 | 第20-34页 |
·基于网络和Web Service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 第20-26页 |
·基于无线通信和移动终端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 第26-28页 |
·以位置服务为中心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 第28-29页 |
·提供数字产品方式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 第29-31页 |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地理信息服务的相关技术 | 第34-43页 |
·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技术 | 第34-38页 |
·地理信息获取技术 | 第34页 |
·地理信息处理技术 | 第34-36页 |
·地理信息传输技术 | 第36-37页 |
·地理信息终端技术 | 第37页 |
·地理信息界面表现技术 | 第37-38页 |
·地理信息可视化 | 第38页 |
·地理信息服务的信息研究 | 第38-43页 |
·数据源 | 第38-39页 |
·数据质量 | 第39页 |
·数据规范化与标准化 | 第39-40页 |
·数据组织与管理 | 第40-41页 |
·数据挖掘 | 第41页 |
·地理数据安全和保密 | 第41-42页 |
·地理数据网络分发服务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产业分析和需求分析 | 第43-48页 |
·应用与产业分析 | 第43-45页 |
·应用分析 | 第43-44页 |
·产业分析 | 第44-45页 |
·客户及其需求 | 第45-47页 |
·地理信息服务需求归纳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的国家地图服务 | 第48-61页 |
·美国国家地图服务 | 第48-57页 |
·必要性 | 第48-49页 |
·领导机构 | 第49-50页 |
·国家地图提供的信息 | 第50页 |
·实施过程 | 第50-51页 |
·国家地图相关政策 | 第51页 |
·国家地图要素 | 第51-57页 |
·合作伙伴关系 | 第51-52页 |
·标准 | 第52页 |
·基础数据专题 | 第52-56页 |
·档案 | 第56页 |
·产品和服务 | 第56页 |
·科技和应用 | 第56-57页 |
·技术人才 | 第57页 |
·澳大利亚国家地图 | 第57-59页 |
·网络地形图 | 第57-58页 |
·澳大利亚遥感影像图 | 第58页 |
·澳大利亚海岸矿物分布图 | 第58-59页 |
·索引地图 | 第59页 |
·英国国家地图 | 第59-61页 |
·英国国家地图内容 | 第59页 |
·英国国家地图服务方式 | 第59页 |
·英国国家地图服务 | 第59-61页 |
·数字地图服务 | 第59-60页 |
·制作地图服务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我国国家地图服务框架体系的构建 | 第61-76页 |
·政策 | 第61-62页 |
·标准 | 第62-67页 |
·国际标准 | 第62-63页 |
·国家标准 | 第63-66页 |
·行业标准 | 第66-67页 |
·领导机构 | 第67页 |
·合作伙伴关系 | 第67-68页 |
·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 第68-71页 |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 | 第68-69页 |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 | 第69页 |
·地名数据 | 第69-70页 |
·地形数据 | 第70页 |
·数字栅格地图数据 | 第70页 |
·土地覆盖数据 | 第70-71页 |
·航天航空影像数据 | 第71页 |
·交通数据 | 第71页 |
·国家动态地图网 | 第71-74页 |
·基础地图服务 | 第72页 |
·专题地图服务 | 第72-74页 |
·网络国家地图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74-7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几点启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