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太平煤矿建筑物下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利用开采方法减缓地表变形 | 第8-9页 |
| ·地表注浆减缓地表变形 | 第9页 |
| ·建筑结构吸收地表变形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条带开采技术概述 | 第10-12页 |
| ·膏体充填技术概述 | 第12-13页 |
| ·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唯象法 | 第13-14页 |
| ·连续介质力学法 | 第14页 |
| ·数值分析法 | 第14-15页 |
| ·物理模拟 | 第15页 |
| ·工程地质模型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2 研究区的地质特征 | 第18-27页 |
| ·地质概况 | 第18-21页 |
| ·矿区地层 | 第18-19页 |
| ·地质构造 | 第19-20页 |
| ·煤层赋存特征 | 第20-21页 |
| ·工程地质特征 | 第21-23页 |
| ·煤系岩性岩相研究 | 第21页 |
| ·近风化带覆岩性质研究 | 第21-23页 |
| ·水文地质结构 | 第23-25页 |
| ·松散含、隔水层组 | 第23-24页 |
| ·基层风化带 | 第24页 |
| ·红层砂岩 | 第24-25页 |
| ·太平煤矿柳沟村庄下煤系及松散层的地质结构特征 | 第25-27页 |
| ·柳沟村庄房屋概况 | 第25页 |
| ·柳沟村的地质条件及特征 | 第25-27页 |
| 3 条带开采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第27-48页 |
| ·柳沟村庄煤柱条带开采的采留宽度初步设计 | 第27-30页 |
| ·条带开采采宽的确定 | 第27页 |
| ·条带开采留宽的确定 | 第27-28页 |
| ·条带煤柱稳定性分析 | 第28-29页 |
| ·条采方案的初步确定 | 第29-30页 |
| ·相似材料物理模拟试验意义 | 第30-34页 |
| ·物理模拟简述 | 第30-31页 |
|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的意义 | 第31-32页 |
| ·模型材料需要满足的条件 | 第32-34页 |
| ·条带开采的物理模型试验 | 第34-45页 |
| ·模型试验的设计 | 第34-36页 |
| ·模型制作 | 第36-38页 |
| ·模型开采及观测 | 第38-40页 |
|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 ·条带开采覆岩移动变形破坏的特征与规律 | 第45-46页 |
| ·覆岩的破坏特征与破坏范围的最终形态 | 第45-46页 |
| ·条带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4 条带开采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8-67页 |
| ·数值模拟概述 | 第48-51页 |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48-50页 |
| ·ADINA有限元程序简介 | 第50页 |
| ·有限元在岩层移动中的应用 | 第50-51页 |
| ·数值模型建立与参数选取 | 第51-56页 |
| ·基本思路 | 第51页 |
| ·影响覆岩破坏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 ·模型的设计 | 第52-56页 |
| ·二维计算模型 | 第56-65页 |
| ·计算剖面及单元划分 | 第56页 |
| ·条带综放开采数值模拟方案 | 第56-59页 |
| ·开采前后地表变形的数值分析对比研究 | 第59-62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地表移动变形与建筑物破坏程度的关系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 建筑物下充填采煤技术研究 | 第67-82页 |
| ·膏体充填采煤技术 | 第67-71页 |
| ·固体废物膏体充填不迁村采煤的意义 | 第67-69页 |
| ·不迁村采煤固体废物膏体充填方法 | 第69-70页 |
| ·膏体充填采煤的研究与采动岩层充填控制理论 | 第70-71页 |
| ·膏体充填材料 | 第71-75页 |
| ·膏体充填材料的组成与实验设备 | 第72-73页 |
| ·膏体充填材料的强度 | 第73页 |
| ·膏体充填材料的弹性模量 | 第73-74页 |
| ·膏体充填材料的变形性能 | 第74-75页 |
| ·充填开采覆岩移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75-79页 |
| ·模拟的地质条件及数值计算模型 | 第75-78页 |
| ·充填开采条件下覆岩的活动规律 | 第78-79页 |
| ·膏体充填工艺与经济环境评价 | 第79-80页 |
| ·膏体充填设备与工艺 | 第79-80页 |
| ·充填采矿经济环境评价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 ·本课题的展望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