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 ·半夏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2-14页 |
| ·半夏的生态研究 | 第14页 |
| ·半夏的人工栽培研究 | 第14-15页 |
| ·半夏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5-17页 |
| ·半夏的炮制学研究 | 第17-19页 |
| ·半夏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9-21页 |
|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1-23页 |
| ·6-BA、GA_3 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3-25页 |
| ·6-BA 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3页 |
| ·GA_3 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8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 ·试剂 | 第27-28页 |
|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保护酶活性与MDA 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 ·SOD 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 ·POD 活性测定 | 第29页 |
| ·CAT 活性测定 | 第29页 |
| ·MDA 含量测定 | 第29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线性关系 | 第29-30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0页 |
| ·样品测定 | 第30页 |
| ·还原糖、总糖含量测定 | 第30-32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0页 |
| ·线性关系 | 第30-32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 ·样品测定 | 第32页 |
|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2页 |
|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定 | 第32页 |
| ·线性关系 | 第32-33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3页 |
| ·样品测定 | 第33页 |
| ·鸟苷含量测定 | 第33-38页 |
| ·色谱条件 | 第33-34页 |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4页 |
| ·线性关系 | 第34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34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34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34-35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5页 |
| ·样品测定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不同光照强度下半夏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38-44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方法 | 第38-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 ·调查、测定内容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 ·半夏物候期观察 | 第39页 |
| ·半夏生育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第39-42页 |
| ·不同遮荫强度下单株半夏的块茎产量与珠芽产量和数量 | 第42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不同光照强度下半夏叶片光合色素与保护酶活性的研究 | 第44-49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仪器与方法 | 第44-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 ·遮荫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遮荫对保护酶类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遮荫对MDA 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不同光照强度下半夏有效成分的研究 | 第49-57页 |
| ·材料 | 第49页 |
| ·仪器与方法 | 第49-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5页 |
| ·商洛收集卵叶型半夏块茎有效成分分析 | 第50-52页 |
| ·新绛收集线叶型半夏块茎有效成分分析 | 第52-54页 |
| ·卵叶型与线叶型半夏块茎有效成分的比较 | 第54-5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 第七章 6-BA ,GA_3对半夏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57-62页 |
| ·材料 | 第57页 |
| ·仪器与方法 | 第57-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 ·6-BA 、GA3 处理对半夏叶片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58页 |
| ·6-BA 、GA_3 处理下半夏的叶片大小与株高 | 第58-59页 |
| ·6-BA 、GA_3 处理对半夏有效成分的影响 | 第59-60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 第八章 炮制方法对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 第62-67页 |
| ·材料 | 第62页 |
| ·仪器与方法 | 第62-6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 ·生半夏与块茎皮化学成分含量的比较 | 第63-65页 |
| ·炮制对半夏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65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65-67页 |
| 第九章 总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缩略词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