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碇基坑嵌岩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和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地下连续墙技术发展 | 第17-18页 |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理论 | 第18-22页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2-28页 |
·嵌岩地下连续墙承载能力和设计方法研究 | 第22-23页 |
·支护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研究 | 第23-26页 |
·基坑的变形控制与稳定 | 第26-27页 |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 第27-2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第28-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课题创新性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嵌岩地下连续墙受力特性研究 | 第31-58页 |
·概述 | 第31-32页 |
·工程背景 | 第32-35页 |
·地质条件 | 第32-34页 |
·支护结构布置 | 第34-35页 |
·嵌岩地下连续墙受力性能影响因素 | 第35-41页 |
·嵌岩地下连续墙变形特征 | 第35-37页 |
·墙身厚度对受力影响 | 第37-39页 |
·嵌岩深度对地连墙受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嵌岩地下连续墙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 第41-56页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试验原型 | 第42-43页 |
·试验研究目的 | 第43页 |
·试验方案选择 | 第43-45页 |
·相似原理 | 第45-46页 |
·量纲分析 | 第46-48页 |
·试验设计 | 第48-51页 |
·材性试验结果 | 第51-52页 |
·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52-56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嵌岩地下连续墙受力性能数值分析 | 第58-86页 |
·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 第58-69页 |
·单轴荷载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 第58-61页 |
·混凝土破坏准则 | 第61-63页 |
·混凝土弹塑性行为 | 第63-65页 |
·混凝土裂缝处理 | 第65-68页 |
·钢筋本构关系 | 第68-69页 |
·岩石本构关系 | 第69-73页 |
·弹性模型 | 第69-71页 |
·弹塑性模型 | 第71-73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 | 第73-77页 |
·模型建立 | 第73-74页 |
·非线性计算方法 | 第74-77页 |
·计算结果 | 第77-81页 |
·试件破坏形式 | 第77-78页 |
·地连墙受力分析 | 第78-80页 |
·墙身变形分析 | 第80-81页 |
·竖向压力对墙身受力影响 | 第81-83页 |
·不同岩层嵌入深度探讨 | 第83-85页 |
·强风化岩层嵌入深度探讨 | 第83-84页 |
·微风化岩层嵌入深度探讨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考虑施工因素的嵌岩地下连续墙变形计算 | 第86-126页 |
·支护结构-土共同作用 | 第87-96页 |
·线性共同作用 | 第87-88页 |
·墙后土压力 | 第88-90页 |
·水平基床系数比例系数的确定 | 第90-92页 |
·支护结构-土非线性共同作用 | 第92-93页 |
·深基坑施工过程对m值的影响 | 第93-95页 |
·弹性地基梁法的不足 | 第95-96页 |
·考虑施工移因素的位移反分析法 | 第96-102页 |
·地连墙变形测试与数据处理 | 第96-99页 |
·位移反分析基本原理 | 第99-102页 |
·计算步骤 | 第102页 |
·矩形嵌岩地连墙考虑施工因素的变形计算 | 第102-112页 |
·矩形嵌岩基坑实测变形实测分析 | 第102-105页 |
·矩形基坑实测土压力分析 | 第105-106页 |
·考虑施工因素的变形预测 | 第106-111页 |
·结果讨论 | 第111-112页 |
·圆形嵌岩地连墙考虑施工因素的变形计算 | 第112-125页 |
·工程背景 | 第113-114页 |
·不考虑拱作用的设计方法 | 第114-116页 |
·实测变形分析 | 第116-117页 |
·实测土压力分析 | 第117页 |
·圆形支护结构计算模型 | 第117-120页 |
·变形预测 | 第120-125页 |
·计算结果探讨 | 第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圆形锚碇基坑施工过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126-160页 |
·引言 | 第126-127页 |
·有限元开挖模拟理论基础 | 第127-138页 |
·有效应力法控制方程 | 第127-129页 |
·单元选取 | 第129-135页 |
·土体参数 | 第135页 |
·计算步骤及实现手段 | 第135-136页 |
·接触面处理 | 第136-138页 |
·计算区域及边界条件 | 第138页 |
·工程背景介绍 | 第138-141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39-140页 |
·施工方案 | 第140-141页 |
·模型建立及计算结果 | 第141-147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141-142页 |
·变形计算 | 第142-144页 |
·内力计算 | 第144-147页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147-152页 |
·基岩力学参数影响 | 第148-149页 |
·土体泊松比影响 | 第149-151页 |
·施工过程影响 | 第151-152页 |
·支护结构优化分析 | 第152-154页 |
·模型建立 | 第152-153页 |
·优化分析结果 | 第153-154页 |
·实测数据分析 | 第154-158页 |
·地连墙监测位移分析 | 第154-156页 |
·墙身内力监测分析 | 第156-157页 |
·内衬应力监测 | 第157-158页 |
·圆形嵌岩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征总结 | 第158-159页 |
·变形特征 | 第158-159页 |
·受力特征 | 第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0页 |
第六章 嵌岩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研究 | 第160-175页 |
·引言 | 第160-161页 |
·地连墙成槽技术 | 第161-163页 |
·成槽机械 | 第161-162页 |
·成槽方法及其功效分析 | 第162-163页 |
·地连墙接头技术 | 第163-165页 |
·锁口管法 | 第163-164页 |
·V形钢板连接法 | 第164-165页 |
·铣接法 | 第165页 |
·嵌岩地连墙封水技术 | 第165-166页 |
·锚碇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技术 | 第166-169页 |
·基坑等级划分 | 第167页 |
·监测项目确定 | 第167-168页 |
·监测报警值确定 | 第168-169页 |
·锚碇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实现 | 第169-171页 |
·基于监测数据的施工优化 | 第171-173页 |
·优化依据 | 第171-172页 |
·新方案安全性分析 | 第172-173页 |
·工程实例对比分析 | 第173-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174-17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5-178页 |
·主要结论 | 第175-176页 |
·研究展望 | 第176-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
参考文献 | 第179-18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86-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