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第1章 问题提出 | 第17-24页 |
·我国袭警状况概述 | 第17-20页 |
·警察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职业群体之一 | 第17-18页 |
·暴力袭警伤亡人数居高不下 | 第18-19页 |
·媒体报道的典型袭警案件 | 第19-20页 |
·暴力抗拒和袭警行为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 | 第20-23页 |
·袭警行为的特点 | 第20-21页 |
·袭警行为造成的危害 | 第21-22页 |
·袭警行为给警察带来的伤害 | 第22-2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3-24页 |
第2章 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33页 |
·公共管理的环境影响和质量管理理论 | 第24-27页 |
·公共管理的环境影响 | 第24页 |
·现代管理理论在ISO9000标准中的体现 | 第24-25页 |
·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 第25页 |
·管理的环境、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持续改进等理论对加强袭警问题防范的启示 | 第25-27页 |
·破窗理论 | 第27-28页 |
·破窗理论的概述 | 第27页 |
·引伸出"零容忍"打击袭警犯罪警务模式和"零容忍"警务监督模式 | 第27-28页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论 | 第28-30页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述 | 第29页 |
·从袭警多发看警察"弱势""强势" | 第29-30页 |
·公共关系理论 | 第30-33页 |
·公安机关公共关系的概述 | 第30-31页 |
·推行警察形象战略 | 第31-33页 |
第3章 国内外袭警问题研究综述 | 第33-57页 |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条款 | 第33-34页 |
·英美法系国家采用独立罪名模式 | 第33页 |
·大陆法系国家采用非独立罪名模式 | 第33-34页 |
·我国适用袭警行为的主要法律规定 | 第34-37页 |
·适用袭警行为的主要法律条款 | 第34-35页 |
·具体罪名的解释与运用 | 第35-37页 |
·现行法律保护警察执法权益存在不足 | 第37页 |
·袭警问题是全国人大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 第37-39页 |
·全国人大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在刑法中增加袭警罪 | 第37-38页 |
·解答对设立袭警罪初衷的误解问题 | 第38-39页 |
·设立袭警罪的立法建议 | 第39页 |
·设立"袭警罪"引发法学界广泛争议 | 第39-43页 |
·赞成设立"袭警罪" | 第39-41页 |
·反对设立"袭警罪" | 第41-42页 |
·法学界对打击和防范袭警行为的现实建议 | 第42-43页 |
·公安机关加强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工作 | 第43-45页 |
·各级公安机关建立"维护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委员会" | 第43-44页 |
·公安机关联合检察机关出台七项保护防范措施 | 第44-45页 |
·公安部拟定《预防和处置阻碍民警执行职务行为程序规定》 | 第45页 |
·中美警察伤亡对比 | 第45-51页 |
·暴力袭警:回落与攀升之间的疑问 | 第45-47页 |
·枪支管理:禁与放之间的思考 | 第47-49页 |
·威慑与严打:不同思路间的利与弊 | 第49-51页 |
·德国强化自我防护意识训练,减少袭警伤亡 | 第51-54页 |
·德国警方对袭警问题的分析 | 第51-52页 |
·列举德国发生的袭警案件与情况分析 | 第52-53页 |
·自我防护意识培训是每一名德国警察训练的必修课 | 第53-54页 |
·香港警察维权工作的几点经验启示 | 第54-55页 |
·开展维权要有法律保障 | 第54页 |
·开展维权要有完善的工作机制 | 第54页 |
·开展维权要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 第54-55页 |
·开展维权要依靠社会力量 | 第55页 |
·开展维权要与从优待警相结合 | 第55页 |
·上海维权成效和经验 | 第55-57页 |
·成立专门维权组织和制定相关制度 | 第55-56页 |
·出台相应配套工作措施 | 第56页 |
·开展维权后取得的成效 | 第56-57页 |
第4章 我国袭警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 第57-68页 |
·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情况问卷调查的结果 | 第57-60页 |
·我国袭警事件频发内外因的综合分析 | 第60-68页 |
·从警察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成因 | 第60-64页 |
·从警察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成因 | 第64-68页 |
第5章 袭警问题防范的法治环境建设 | 第68-81页 |
·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 | 第68-72页 |
·保护警察执法的必要性 | 第68-70页 |
·我国对袭警行为进行处理缺乏足够的法律威慑力 | 第70-71页 |
·增设"袭警罪"的途径和方式 | 第71-72页 |
·增设袭警罪不能意义狭隘化 | 第72页 |
·明确赋予警察自卫权 | 第72-74页 |
·国外警察的自卫权 | 第72-73页 |
·国内警察的自卫现状 | 第73页 |
·赋予警察自卫权,规范警务用枪 | 第73-74页 |
·树立公权威信 | 第74-76页 |
·提升公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 | 第74-75页 |
·提高自身队伍素质树立警察的执法权威 | 第75-76页 |
·减少非警务活动 | 第76页 |
·人性化执法行程不可逆转 | 第76-77页 |
·什么是人性化执法 | 第76页 |
·袭警事件不能归咎于人性化执法 | 第76-77页 |
·人性化执法是转变执法理念的具体表现 | 第77页 |
·加大法制宣传和规范引导新闻宣传 | 第77-81页 |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 第77-78页 |
·大力宣传警察工作,争取群众广泛支持 | 第78-79页 |
·把握舆论导向,营造维权良好氛围 | 第79-81页 |
第6章 袭警问题防范的资源条件建设 | 第81-98页 |
·增加基层警力 | 第81-86页 |
·增加基层警力已迫在眉睫 | 第81-82页 |
·警力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缓解警力不足问题 | 第82-83页 |
·进行警务体制改革走警力内部挖潜之路 | 第83-85页 |
·文职雇员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解放大量的警力 | 第85页 |
·推行"公安内部人才市场",用活警力 | 第85-86页 |
·改进警用装备提高民警防护能力 | 第86-88页 |
·期待单警装备早日配备到位 | 第86-87页 |
·多为一线基层警队配备非杀伤性武器 | 第87-88页 |
·配备取证器材 | 第88页 |
·强化防护训练 | 第88-94页 |
·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培训 | 第88-91页 |
·深化大练兵活动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 | 第91-92页 |
·牢记和践行《警察十五条护身法则》 | 第92-94页 |
·缓解心理压力 | 第94-95页 |
·建立公职律师制度 | 第95-96页 |
·保护民警身体健康和优待抚恤 | 第96-98页 |
第7章 袭警问题防范的过程管理 | 第98-118页 |
·"零容忍"打击严惩袭警行为 | 第98-102页 |
·强化打击力度,提高震慑作用 | 第98-99页 |
·部门间协作配合,明确分工职责 | 第99页 |
·把握工作原则,快速处置暴力抗法案件 | 第99-100页 |
·妨害公务案件的认定与取证的注意事项 | 第100-102页 |
·完善制度规范,提高执法技能 | 第102-103页 |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第103-107页 |
·冲突背后的"警民生态" | 第103-105页 |
·什么是和谐的警民关系 | 第105页 |
·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是警察安全的最好保障 | 第105-106页 |
·全面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 第106-107页 |
·加强监督力度 | 第107-110页 |
·实践“零容忍”警务监督提高警务监督工作质效 | 第108-109页 |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 第109-110页 |
·建立分析研判机制 | 第110页 |
·增强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工作 | 第110-114页 |
·督察维权的方式方法 | 第110-112页 |
·维权工作需要综合处置 | 第112-113页 |
·加强对被侵权民警的后续保护工作 | 第113-114页 |
·对吉林省德惠市发生一起出租车司机殴打执勤交警事件的剖析 | 第114-118页 |
·事发经过 | 第114-115页 |
·肯定方面 | 第115-116页 |
·不足之处 | 第116页 |
·举一反三加强教育 | 第116-118页 |
第8章 袭警问题防范的效果评价与改进的制度建设 | 第118-122页 |
·应对袭警问题必须坚持惩治与防范两手抓,侧重于防范 | 第118页 |
·强调袭警问题的防范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 第118-119页 |
·拓展袭警问题防范的手段和方法 | 第119-120页 |
·袭警问题的防范理念实质是推行警察形象战略 | 第120页 |
·建立更高层面的维权机构 | 第120-121页 |
·建立内外联动机制 | 第121-122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结论 | 第122-123页 |
·展望 | 第123-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附录 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情况问卷调查题 | 第129-13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