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古代小说论文

《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生活

内容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7页
第一章《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的家庭生活第17-55页
 第一节 艺术化的小家庭生活第17-36页
  一 夫妻唱和第19-28页
   (一) 中国传统社会与夫妻唱和现象第19页
   (二) 沈复与陈芸的唱和第19-22页
   (三) 清中期的夫妻唱和风习第22-26页
   (四) 夫妻唱和的实质及其影响第26-28页
  二 衣食住行第28-36页
   (一) 生活中的艺术第28-29页
   (二) 服饰与生活第29-31页
   (三) 饮食与生活第31-33页
   (四) 住宅与生活第33-34页
   (五) 出游与生活第34-36页
 第二节 矛盾的传统大家庭生活第36-55页
  一 清中期家庭情况第36-49页
   (一) 清中期家庭的结构、规模及其小型化趋势第36-40页
   (二) 大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与社会现实的冲击第40-45页
   (三) 互相倾轧的家庭关系与大家庭的分崩离析第45-49页
  二 大家庭对下层文士生活的影响第49-55页
   (一) 安身与存世——传统家庭对下层文士经济的援助第49-52页
   (二) 禁锢与牢笼——传统家庭对下层文士思想的束缚第52-53页
   (三) 传统与现实——才子式的自赏与金钱思潮的抗争第53-55页
第二章《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的社会生活第55-123页
 第一节 清中期社会概况第55-63页
  一歌舞升平与府库空虚并存第55-57页
  二发达的文风与沉闷的思想第57-59页
  三颓迷的士风与儒林的俗化第59-63页
 第二节 清中期下层文士与科举第63-78页
  一 下层文士与科举之联系第63-68页
   (一) 重士崇官的传统观念第63-64页
   (二) 热衷功名的士风第64-68页
  二 清中期科举现状第68-73页
   (一) 拥挤不堪的科举之路第68-69页
   (二) 貌似公平的取才之道第69-71页
   (三) 遥遥无期的等待——落榜、冗官第71-73页
  三 科举对下层文士的影响第73-78页
   (一) 谋生能力蜕化第73-75页
   (二) 社会地位下降第75-76页
   (三) 下层文士心态失衡第76-78页
 第三节 清中期下层文士的出路第78-113页
  一 作幕第80-93页
   (一) 清中期的幕僚第80-85页
   (二) 幕僚的收入第85-87页
   (三) 幕府、幕僚与创作第87-93页
  二 经商第93-99页
   (一) 清中期的重商思潮第93-96页
   (二) 经商的困难第96-98页
   (三) 文士与商人的交往第98-99页
  三 教馆第99-104页
   (一) 下层文士教馆的基本情况第99-102页
   (二) 下层文士处馆的困难第102页
   (三) 士风的转变对馆师地位的影响第102-104页
  四 行医第104-106页
   (一) 文士与医的天然联系第104-105页
   (二) 清中期下层文士为医的状况第105-106页
  五 卖文第106-111页
   (一) 清中期下层文士卖文的状况第106-108页
   (二) 士风的俗化对下层文士卖文的影响第108-111页
  六 其它第111-113页
   (一) 清客第111页
   (二) 选家第111-113页
 第四节 清中期下层文士整体社会生活状况第113-123页
  一 下层文士的社会地位第113-115页
  二 下层文士的物质生活水平第115-118页
  三 下层文士的心态第118-123页
第三章 《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的艺术生活第123-150页
 第一节 三重失落的下层文士第123-126页
  一 儒学本质的失落第123-124页
  二 社会性的失落第124-125页
  三 权力的失落第125-126页
 第二节《浮生六记》与清中期下层文士艺术论第126-137页
  一 盆玩插花——艺术生活化第126-132页
  二《浮生六记》与清中期诗画文论第132-137页
   (一) 文论第132-133页
   (二) 诗论第133-136页
   (三) 画论第136-137页
 第三节 《浮生六记》与清中期园林艺术第137-150页
  一 沈复与清中期园林艺术第138-142页
  二 园林与清中期下层文士生活第142-148页
  三 园林与下层文士心态第148-150页
结语第150-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59页
后记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弱小点目标的检测
下一篇: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