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选题背景分析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 ·论文的写作思路 | 第12-14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第2章 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的研究 | 第15-31页 |
| ·运价形成机制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 ·运价形成机制的概念 | 第15-16页 |
| ·运价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6页 |
| ·运价形成机制的内涵和类型 | 第16-19页 |
| ·运价形成机制的内涵 | 第16-17页 |
| ·我国货物运价形成机制的类型 | 第17-18页 |
| ·国外货物运价形成机制的类型 | 第18-19页 |
| ·影响铁路货物运价的因素 | 第19-24页 |
| ·成本对铁路货物运价的影响 | 第19-21页 |
| ·运能对铁路货物运价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运量对铁路货物运价的影响 | 第22页 |
| ·竞争对铁路货物运价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政策对铁路货物运价的影响 | 第23-24页 |
| ·铁路货物运价制定理论 | 第24-31页 |
| ·运输成本定价理论 | 第24-25页 |
| ·边际费用价格理论 | 第25-27页 |
| ·效用理论和按负担能力定价理论 | 第27-28页 |
| ·供求关系定价理论 | 第28-29页 |
| ·拉姆塞价格理论 | 第29-31页 |
| 第3章 现行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研究 | 第31-45页 |
|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沿革 | 第31-34页 |
| ·铁路运价高度集中和严格管制的时期 | 第31-32页 |
| ·总体上的政府管制与局部的放松管制时期 | 第32-34页 |
| ·价格听证和逐步放松管制时期 | 第34页 |
|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现状和基本特点 | 第34-36页 |
|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现状 | 第34-35页 |
|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基本特点 | 第35-36页 |
| ·现行铁路货物运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 ·管理体制过于集中 | 第36-37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水平不合理 | 第37-39页 |
| ·公路、民航货物运价体系与铁路货物运价体系比较分析 | 第39-45页 |
| ·公路货物运价体系研究 | 第39-41页 |
| ·民航货物运价体系研究 | 第41-43页 |
| ·公路、民航货物运价体系对铁路货物运价体系的借鉴意义 | 第43-45页 |
| 第4章 我国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研究 | 第45-63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理论分析 | 第45-53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的必要性 | 第45-46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的可行性 | 第46-47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的经济学依据 | 第47-51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的基本原则 | 第51-53页 |
| ·适当放松铁路货物运价管制 | 第53-56页 |
| ·国家对铁路货物运价严格管制的负效应 | 第53-54页 |
| ·国家适当放松对铁路货物运价管制的正效应 | 第54-55页 |
| ·国家适当放松铁路货物运价管制的主要措施 | 第55-56页 |
| ·改革优化现行铁路货物运价的双层规划模型及算法 | 第56-63页 |
| ·双层规划模型介绍 | 第56-57页 |
| ·从双层规划模型的角度来看待铁路货物运价改革问题 | 第57-58页 |
| ·多种货物运输方式条件下的用户选择模型 | 第58-60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 | 第60-61页 |
|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双层规划模型的算法 | 第61-63页 |
| 第5章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影响分析 | 第63-76页 |
|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方法 | 第63-68页 |
| ·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念 | 第63-64页 |
|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 第64-65页 |
| ·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 第65-67页 |
| ·价格变动模型 | 第67-68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的影响 | 第68-76页 |
| ·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对铁路货运依赖程度分析 | 第68-69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对其他产业的影响 | 第69-73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对其自身的影响 | 第73-74页 |
| ·铁路货物运价改革对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影响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