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前言第11-14页
   ·选题依据第11-13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迫在眉睫第11页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为本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第11-12页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凸显了体育学习动力研究迫切性与重要性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研究目的第13-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6页
   ·研究现状第14-21页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体育学习动力问题第14-15页
     ·教育心理学角度对体育学习动力的探讨第15-19页
       ·体育学习动机的研究第15-17页
       ·体育学习需要的研究第17页
       ·体育学习动力系统的研究第17页
       ·体育学习情感的研究第17-18页
       ·体育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及效率的研究第18页
       ·体育学习中学生个性的研究第18页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研究第18-19页
     ·从矛盾论视角看体育学习动力问题第19-21页
       ·心理内部矛盾第19-20页
       ·教学内部矛盾第20-21页
       ·主客体之间矛盾第21页
   ·研究现状的问题归纳第21-22页
   ·基础理论梳理第22-26页
     ·教育学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2-23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2-23页
       ·教学认识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3页
     ·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3-24页
       ·动机心理学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3-24页
       ·情意心理学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4页
     ·社会学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4-26页
       ·互动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4-25页
       ·社会发展理论与体育学习动力第25-26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6-28页
   ·研究对象第26页
   ·研究方法第26-28页
     ·文献资料法第26页
     ·问卷调查法第26-27页
     ·访谈调查法第27-28页
4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28-104页
   ·体育学习动力的本质与特征第28-37页
     ·体育学习动力的概念辨析第28-31页
       ·学习的概念与体育学习第28-30页
       ·体育学习动力的概念第30-31页
     ·体育学习动力的特征第31-37页
       ·内在性与转化性第31-32页
       ·方向性与持久性第32-33页
       ·集合性与多样性第33-34页
       ·层次性与动态性第34-36页
       ·强度性与差异性第36-37页
   ·体育学习动力的类型与功能第37-51页
     ·体育学习动力的类型第37-49页
       ·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第37-40页
       ·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第40-41页
       ·强动力与弱动力第41-43页
       ·显性动力与隐性动力第43页
       ·认知性动力和情意性动力第43-45页
       ·宏观动力与微观动力第45页
       ·主要动力、次要动力和辅助动力第45-49页
     ·体育学习动力的功能第49-51页
       ·激活功能第49页
       ·启动功能第49-50页
       ·定向功能第50页
       ·维持、调节和强化功能第50页
       ·愉悦功能第50-51页
   ·体育学习动力的来源第51-74页
     ·来源于学生自身第51-56页
       ·学生潜在身体生理和心理因素是推动体育学习的基本条件第51-53页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体育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第53-56页
       ·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体育教育价值观是首要的学习动力第56页
     ·体育学习动力来源于体育教学本身第56-65页
       ·来源于体育教学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6-59页
       ·师生关系是推动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第59-62页
       ·体育教学各要素各环节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第62-65页
     ·来源于社会系统第65-74页
       ·社会因素第65-66页
       ·学校因素第66-68页
       ·家庭因素第68-73页
       ·社区因素第73-74页
   ·现阶段阻碍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原因探悉第74-90页
     ·社会环境因素第74-80页
       ·“科学知识观”漠视学生生命之魂——体育教育第74-75页
       ·功利主义的肆虐吞噬了体育教育中人性的因素第75-76页
       ·传统文化成为制约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桎梏第76-79页
       ·“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体育活动的“麻烦制造者”第79-80页
     ·学校因素第80-84页
       ·知识观念的落后认识第80-81页
       ·场地器材的不充足第81页
       ·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第81-82页
       ·体育课外活动的贫乏、没有组织第82-83页
       ·沉重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睡眠减少,抑制了体育活动第83-84页
     ·家庭因素第84-86页
       ·学习至上——家长教育观念偏颇第84-85页
       ·娇惯溺爱——家长教育方式失当第85-86页
     ·个人因素第86-90页
       ·对体育教育认识不足第86-87页
       ·个人品行的误区第87-88页
       ·身体素质弱,运动基础差第88-89页
       ·意志薄弱,怕苦怕累第89-90页
   ·现阶段强化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的对策研究第90-104页
     ·社会环境因素第90-93页
       ·社会、学校及家庭三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第90-91页
       ·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第91-92页
       ·国家必须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资力度,保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所需费用第92-93页
     ·学校因素第93-99页
       ·学校体育教育应当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组织学生参加野外体育锻炼第93-94页
       ·改革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让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参加第94-95页
       ·要提倡体育教学的小班化,增强人际关系的动力作用第95页
       ·中小学校长要积极采取措施,把体育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来第95-96页
       ·提高班主任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激发班级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第96页
       ·重视在集体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同伴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作用第96-98页
       ·重视教学组成因素的合力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作用第98页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共同关心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第98-99页
     ·社区因素第99-100页
       ·开放社区内的体育场馆,吸引儿童青少年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第99页
       ·组建社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第99-100页
     ·家庭因素第100-101页
       ·调动家长对子女体育学习的支持,激发参加运动的积极性第100-101页
       ·转变当前家长和教师教育观念中的功利化倾向,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第101页
     ·个人因素第101-104页
       ·体育学习目标的培养第101-102页
       ·体育学习自我意识的培养第102页
       ·体育学习方法的培养第102-103页
       ·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第103-104页
5 结论第104-10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6-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附件Ⅰ第112-113页
附件Ⅱ第113-114页
附件Ⅲ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煤化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IMS系统CSCF实体的设计与对S-CSCF选择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