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9页 |
2 环境责任保险的概念 | 第9-11页 |
·环境责任 | 第9页 |
·责任保险 | 第9-10页 |
·环境责任保险 | 第10-11页 |
·依照环境责任保险合同对环境污染责任的约定划分 | 第10-11页 |
·依据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而发生索赔的时间是否在保险合同的有 效期间划分 | 第11页 |
·依据环境责任保险关系的建立是否取决于排污企业的意志划分 | 第11页 |
3 环境责任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15页 |
·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12-14页 |
·风险责任的社会化原理为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 | 第12-13页 |
·环境侵权责任制度的发展为环境责任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 第13页 |
·基于环境侵权自身的特殊性 | 第13页 |
·基于对受害人权益的保护 | 第13-14页 |
·企业转嫁资金风险的需要 | 第14页 |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14-15页 |
·分散风险,增强了责任人的赔偿能力 | 第14页 |
·赔偿效率比较高,实施效果比较好 | 第14-15页 |
·加强了对企业的环境监督 | 第15页 |
·强化保险公司对企业环保活动的监督管理 | 第15页 |
4 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内容 | 第15-24页 |
·环境保险责任的投保方式 | 第15-17页 |
·以美国、瑞典为代表强制保险制度 | 第15-16页 |
·以法国、英国为代表的任意责任保险为主,强制责任保险为辅的制度 | 第16-17页 |
·以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强制责任保险与政府、金融机构担保的保障制度 | 第17页 |
·环境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和保险种类 | 第17-19页 |
·高度危险活动领域的环境责任保险 | 第17-18页 |
·普通污染事故的环境责任保险 | 第18-19页 |
·属地清理责任保险和补救后责任保险 | 第19页 |
·合同承担者环境损害责任保险 | 第19页 |
·环境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 | 第19-20页 |
·美国 | 第19-20页 |
·瑞典 | 第20页 |
·法国 | 第20页 |
·环境责任保险的责任限额 | 第20-21页 |
·保险合同的除外责任和告知义务 | 第21-22页 |
·除外责任 | 第21-22页 |
·告知义务 | 第22页 |
·政府的宏观调控 | 第22-24页 |
·法律手段 | 第22-23页 |
·经济手段 | 第23-24页 |
5 我国建立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4-27页 |
·必要性 | 第24-26页 |
·保护环境的需要 | 第24页 |
·分散企业风险的需要 | 第24-25页 |
·维护公民环境权利的需要 | 第25页 |
·适应国际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 | 第25-26页 |
·可行性 | 第26-27页 |
·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 第26页 |
·保险工作的发展 | 第26页 |
·试行工作的宝贵经验 | 第26-27页 |
6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想 | 第27-35页 |
·环境责任保险的投保模式 | 第27-28页 |
·保险范围 | 第28-29页 |
·分步走的发展策略 | 第28页 |
·逐步扩大保险范围 | 第28-29页 |
·环境侵权责任保险的主要险种 | 第29-30页 |
·海洋环境责任险 | 第29页 |
·核事故风险责任险 | 第29页 |
·水污染责任险 | 第29-30页 |
·声震污染险 | 第30页 |
·辐射责任险 | 第30页 |
·环境责任保险的责任限额和索赔时效 | 第30-31页 |
·责任限额 | 第30页 |
·索赔时效 | 第30-31页 |
·环境责任保险的差别保险费率和浮动机制 | 第31-32页 |
·政府的宏观调控 | 第32-35页 |
·完善法律制度,提高企业的投保意识 | 第32-33页 |
·设立公共性的保险保障基金 | 第33页 |
·设立环境保险专门机构,增强保险公司自身的灵活机制 | 第33-34页 |
·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 第34-35页 |
7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