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我国宪法修改制度完善的研究

引言第1-10页
一 宪法修改制度概述第10-20页
 (一) 宪法修改的内涵第10-11页
 (二) 宪法修改制度的基本内容第11-12页
  1、宪法修改的基本指导思想第11页
  2、宪法修改的原则第11-12页
  3、宪法修改的程序第12页
  4、宪法修改的技术第12页
 (三) 宪法修改的必要性第12-15页
  1、宪法修改的肯定与否定学说第12-13页
  2、宪法修改的原因第13-15页
 (四) 西方国家修宪制度的比较研究第15-20页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修改方式比较第15-16页
  2、成文宪法国家的修宪制度比较第16-18页
  3、西方国家修宪制度的规律第18-20页
二 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的现状及不足分析第20-32页
 (一) 我国历次宪法修改的特点第20-23页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21页
  2、修宪方式逐步合理化第21-22页
  3、高频率修宪第22页
  4、对经济制度密切关注第22-23页
 (二) 我国宪法修改制度的不足之一:政策化意义掩盖了法治化意义第23-24页
  1、政策性修宪的具体表现第23-24页
  2,政策性修宪的成因与不利后果第24页
 (三) 我国宪法修改制度不足之二:程序规范化程度不高第24-27页
  1、现行宪法第64 条有欠规范、严谨第25页
  2、宪法修改提案主体过于单一第25页
  3、宪法修改草案的审议和通过程序,缺乏专门规定第25-26页
  4、宪法修正案的公布程序规定不明第26页
  5、修宪程序虚置现象严重第26-27页
 (四) 我国宪法修改制度不足之三:修改技术存在缺陷第27-32页
  1、宪法条文的冗长损害宪法价值第28-29页
  2、肯定性权利的空泛与权利救济的缺失第29-30页
  3、修宪文本语言的缺陷第30-31页
  4、宪法修正案方式功能杂糅、引用困难第31-32页
三 我国宪法修改制度完善的对策第32-50页
 (一) 关于宪法修改指导思想的设想第32-36页
  1、政治层面的指导思想第32-33页
  2、法治层面的指导思想第33-36页
 (二) 宪法修改原则的完善第36-40页
  1、高度谨慎原则第36-38页
  2、程序正当原则第38-40页
 (三) 宪法修改程序的完善第40-47页
  1、修宪动议程序的完善第40-43页
  2、宪法修改草案的拟订程序完善第43-44页
  3、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讨论程序完善第44-45页
  4、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程序的完善第45-46页
  5、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和公布程序的完善第46-47页
 (四) 宪法修改技术的完善第47-50页
  1、追求一套优良的宪法文本形式第47页
  2、以法律规范性替代政治宣言性第47-48页
  3、从语言学角度完善宪法规范第48-49页
  4、宪法修改方式的补阙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集成理论与特性规律
下一篇:基于龙芯2号结构特征对GCC的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