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言 | 第9-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设想及成果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一、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11-14页 |
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关系 | 第16-21页 |
一、会计与税收的关系概述 | 第16-17页 |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关系概述 | 第17-19页 |
三、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关系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一、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差异的分类 | 第21-22页 |
(一) 永久性差异 | 第21-22页 |
(二) 暂时性差异 | 第22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所得税会税差异的实证分析 | 第22-26页 |
三、会税差异导致的后果 | 第26-27页 |
第三部分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具体差异分析 | 第27-48页 |
一、收入确认的差异分析 | 第27-33页 |
(一) 普通销售方式 | 第27-28页 |
(二) 特殊销售方式 | 第28-29页 |
(三) 销售折扣 | 第29页 |
(四) 视同销售 | 第29-30页 |
(五) 劳务收入 | 第30-31页 |
(六) 建造合同收入 | 第31页 |
(七) 利息收入 | 第31-32页 |
(八) 接受捐赠 | 第32页 |
(九) 补贴收入 | 第32-33页 |
二、扣除项目的差异分析 | 第33-39页 |
(一) 借款费用 | 第33-34页 |
(二) 工资及附加费用的差异 | 第34-35页 |
(三) 公益性捐赠 | 第35-36页 |
(四) 业务招待费 | 第36页 |
(五) 保险费支出 | 第36-37页 |
(六) 坏账准备 | 第37页 |
(七) 研究开发费 | 第37-38页 |
(八) 广告费 | 第38-39页 |
(九) 业务宣传费 | 第39页 |
三、资产处理的差异分析 | 第39-44页 |
(一) 资产的入账价值及其调整 | 第39页 |
(二) 固定资产折旧 | 第39-41页 |
(三) 无形资产摊销 | 第41页 |
(四)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 第41-42页 |
(五) 开办费 | 第42页 |
(六) 资产减值准备 | 第42-43页 |
(七) 资产盘亏、毁损 | 第43-44页 |
四、投资处理的差异分析 | 第44页 |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差异分析 | 第44-46页 |
六、债务重组的差异分析 | 第46-48页 |
第四部分 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 第48-54页 |
一、差异存在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 第49-54页 |
(一)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目标不同 | 第49页 |
(二) 会计制度与税法遵循的假设不同 | 第49-50页 |
(三) 会计制度与税法依据的原则不同 | 第50-54页 |
第五部分 应对差异的模式选择及建议 | 第54-61页 |
一、我国会税关系模式的选择 | 第54-56页 |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协调的原则和建议 | 第56-61页 |
(一) 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协调的原则 | 第56-58页 |
(二) 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协调的建议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