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0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Agent技术的发展 | 第15-25页 |
| ·Agent的定义 | 第16-17页 |
| ·Agent的智能特性 | 第17-18页 |
| ·Agent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2页 |
| ·Agent技术的应用 | 第22-2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 第26-2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27-30页 |
| 第二章 Agent基本理论 | 第30-45页 |
| ·前言 | 第30页 |
| ·Agent的理论模型 | 第30-35页 |
| ·BDI理论模型 | 第30-33页 |
| ·BDI模型的逻辑描述 | 第33-34页 |
| ·BDI理论模型的局限性 | 第34-35页 |
| ·Agent的体系结构 | 第35-40页 |
| ·体系结构 | 第35-37页 |
| ·智能特性的实现机制 | 第37-40页 |
| ·Agent的开发方法 | 第40-44页 |
| ·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方法 | 第41-42页 |
| ·Agent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基于知识的Agent强化学习 | 第45-74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强化学习 | 第46-50页 |
| ·强化学习的基本原理 | 第46-48页 |
| ·强化学习的基本算法 | 第48-50页 |
| ·基于知识的Q-学习算法 | 第50-58页 |
| ·Q-学习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 第50-51页 |
| ·KBQL算法 | 第51-54页 |
| ·KBQL的学习机制 | 第54-56页 |
| ·仿真实例 | 第56-58页 |
| ·带有启发式回报函数的Sarsa(λ)学习算法 | 第58-72页 |
| ·基于值函数逼近的强化学习过程分析 | 第58-60页 |
| ·改进的Sarsa(λ)算法 | 第60-64页 |
| ·基于CMAC网络的快速Sarsa(λ)学习算法 | 第64-67页 |
| ·带有启发式回报函数的Sarsa(λ)算法 | 第67-68页 |
| ·试验仿真研究 | 第68-72页 |
| ·本章结论与小结 | 第72-74页 |
| 第四章 强化学习在Keepaway Soccer中的应用 | 第74-82页 |
| ·引言 | 第74页 |
| ·Keepaway Soccer | 第74-79页 |
| ·基本介绍 | 第75-77页 |
| ·基于Keepaway soccer的强化学习模型 | 第77-79页 |
| ·Keepaway Soccer的强化学习算法设计 | 第79-80页 |
|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80-81页 |
| ·本章结论与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五章 Agent通信技术及应用 | 第82-96页 |
| ·引言 | 第82页 |
| ·ACL基本理论 | 第82-85页 |
| ·Speech-act理论 | 第82-83页 |
| ·ACL的基本框架 | 第83-85页 |
| ·KQML | 第85-88页 |
| ·KQML的语法与原语 | 第85-86页 |
| ·KQML语言的语义 | 第86-88页 |
| ·一种可动态改变通信协议的Agent通信模型 | 第88-91页 |
| ·通信协议的形式化描述 | 第88-89页 |
| ·一个可以动态修改通信协议的Agent通信模型 | 第89-91页 |
| ·Agent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规约接口设计中的应用 | 第91-95页 |
|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的特点分析 | 第91-92页 |
| ·通信规约接口框架设计 | 第92-93页 |
| ·规约标准的规则知识库与规约Agent的设计 | 第93-94页 |
| ·规约实现举例 | 第94-95页 |
| ·本章结论与小结 | 第95-96页 |
| 第六章 基于多Agent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前置机软件开发与应用 | 第96-110页 |
| ·引言 | 第96-97页 |
| ·前置机的功能与特点 | 第97-98页 |
| ·基于GPRS网络传输的应用层通信协议设计 | 第98-103页 |
| ·GPRS网络的数据通信模型 | 第99-100页 |
| ·滑动窗口协议 | 第100-101页 |
| ·SWP的设计与实现 | 第101-103页 |
| ·基于多Agent的前置机软件开发 | 第103-107页 |
| ·前置机软件总体设计 | 第103-104页 |
| ·基于多agent的前置机软件模型 | 第104-105页 |
| ·Agent实现模型 | 第105-106页 |
| ·通信规约接口及Agent之间的通信 | 第106-107页 |
| ·负载均衡策略 | 第107页 |
| ·实际工程应用 | 第107-109页 |
| ·系统运行简介 | 第108-109页 |
| ·前置机运行情况 | 第109页 |
| ·本章结论与小结 | 第109-110页 |
| 结论 | 第110-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4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126页 |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