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亚胺不对称催化研究进展 | 第15-44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有机锂试剂对亚胺的加成 | 第16-23页 |
·含N、O配原子的手性配体 | 第16-20页 |
·含N、N配原子的手性配体 | 第20-22页 |
·含O、O配原子的手性配体 | 第22-23页 |
·有机锌试剂对亚胺的加成 | 第23-37页 |
·含N、O配原子的配体 | 第24-31页 |
·含O、P配原子的配体 | 第31-32页 |
·含P、P配原子的配体 | 第32页 |
·含N、S配原子的配体 | 第32-33页 |
·含N、N配原子的配体 | 第33-35页 |
·以二肽为骨架的配体 | 第35-36页 |
·辛可尼丁及衍生物配体 | 第36-37页 |
·Grignard试剂对亚胺的加成 | 第37-38页 |
·有机锡试剂对亚胺的加成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第二章 新的手性二茂铁基单麟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亚胺催化不对称加成中的应用 | 第44-83页 |
·引言 | 第44-46页 |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 第46-48页 |
·前人研究基础 | 第46-47页 |
·本实验室的工作 | 第47页 |
·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47-48页 |
·手性二茂铁基磷配体的设计、合成 | 第48-55页 |
·手性配体的合成 | 第48-49页 |
·化合物7的晶体结构 | 第49-53页 |
·N-对甲基苯磺酰芳醛亚胺的合成 | 第53-54页 |
·N-二苯基磷酰芳醛亚胺的合成 | 第54页 |
·N-(1-芳基丙基)-对甲基苯磺酰胺消旋体的合成及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4-55页 |
·手性二茂铁基麟-铜配合物催化的二乙基锌对 N-对甲基苯磺酰亚胺的不对称加成 | 第55-59页 |
·手性配体5-8与铜盐催化的二乙基锌对N-对甲基苯磺酰亚胺的不对称加成研究 | 第55-57页 |
·底物的拓展 | 第57-58页 |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58-59页 |
·手性配体5-Cu(Ⅱ)催化二乙基锌对N-二苯基磷酰亚胺13的不对称加成研究 | 第59-64页 |
·手性配体5-Cu(Ⅱ)催化二乙基锌对亚胺13的不对称加成以及几种添加剂的影响 | 第59-62页 |
·底物的拓展 | 第62-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80页 |
·一般测试 | 第64-65页 |
·手性配体的合成 | 第65-70页 |
·化合物7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70页 |
·亚胺的制备 | 第70-71页 |
·外消旋体N-(1-芳基丙基)-对甲基苯磺酰胺12a-l的制备 | 第71页 |
·二乙基锌与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 第71-80页 |
小结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第三章 新的手性二茂铁基吡咯甲醇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83-119页 |
·二茂铁基手性氨基醇配体在醛的不对称加成中的应用概况 | 第83-89页 |
·中心手性配体 | 第83-85页 |
·具有 C_2对称轴的中心手性配体 | 第85页 |
·面手性的配体 | 第85-86页 |
·具有面手性和手性中心的配体 | 第86-88页 |
·具有面手性和 C_2手性轴的配体 | 第88页 |
·具有中心手性、面手性和 C_2对称轴的配体 | 第88-89页 |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 第89-90页 |
·前人研究基础 | 第89页 |
·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89-90页 |
·手性二茂铁基吡咯甲醇手性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90-91页 |
·手性配体12的光谱表征 | 第91-97页 |
·红外光谱 | 第91页 |
·核磁共振氢谱 | 第91-93页 |
·核磁共振碳谱 | 第93-94页 |
·化合物19a的单晶结构 | 第94-97页 |
·二乙基锌与苯甲醛的加成反应研究 | 第97-103页 |
·二乙基锌与苯甲醛的加成反应 | 第98页 |
·手性配体与对映选择性的构效关系 | 第98-99页 |
·手性配体的量和反应温度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 第99-100页 |
·手性配体的回收及其催化效率 | 第100-101页 |
·底物的拓展 | 第101-102页 |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102-103页 |
·实验部分 | 第103-114页 |
·一般测试 | 第103页 |
·手性配体的合成 | 第103-112页 |
·化合物19a的晶体结构 | 第112-113页 |
·二乙基锌与醛的加成 | 第113页 |
·色谱条件 | 第113-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19页 |
第四章 新的具有 C_2对称轴的手性二茂铁基吡咯甲醇类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醛的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 | 第119-149页 |
·引言 | 第119-120页 |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 第120-122页 |
·前人研究基础 | 第120-121页 |
·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121-122页 |
·具有 C_2对称轴的二茂铁基氮杂吡咯甲醇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 | 第122-124页 |
·手性配体36的光谱表征 | 第124-129页 |
·红外光谱 | 第124页 |
·核磁共振氢谱 | 第124-126页 |
·化合物35d的晶体结构 | 第126-129页 |
·二乙基锌与醛的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 | 第129-132页 |
·手性配体36催化的二乙基锌与醛的加成 | 第129-130页 |
·手性配体的量和反应温度对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手性配体的回收 | 第131页 |
·底物的拓展 | 第131-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132-144页 |
·一般测试 | 第132-133页 |
·手性配体的合成 | 第133-143页 |
·化合物35d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143页 |
·二乙基锌与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 | 第143-144页 |
·色谱条件 | 第144页 |
小结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
新化合物一览表 | 第149-150页 |
附图 | 第150-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