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引言 | 第8页 |
|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 第8-10页 |
| ·资源税收法律制度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2 我国资源税费法律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5-26页 |
| ·资源税收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演变与发展 | 第15-17页 |
| ·无偿开采法律制度 | 第15页 |
| ·“税费并存”法律制度形成与发展 | 第15-17页 |
| ·征收范围过窄 | 第17-18页 |
| ·课税依据不合理 | 第18-19页 |
| ·资源税税率过低 | 第19-21页 |
| ·矿产资源税税额幅度 | 第19-20页 |
| ·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 | 第20-21页 |
| ·耕地占用税税率 | 第21页 |
| ·税费并存,以费代税 | 第21-22页 |
| ·整体上缺乏协同监管机制 | 第22页 |
| ·资源税立法宗旨与可持续发展不符合 | 第22-23页 |
| ·资源税收法律制度法律特征缺失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 3 建构可持续发展条件下资源税收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 | 第26-35页 |
| ·建构资源税收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 ·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 ·法学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 ·资源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地位 | 第31页 |
| ·资源税收法律制度的立法宗旨 | 第31-32页 |
| ·资源税收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 第32-34页 |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 第32页 |
| ·税负与使用、污染相适应的原则 | 第32页 |
| ·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 第32-33页 |
| ·与自然资源循环环节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资源开采环节税收法律制度改革 | 第35-43页 |
| ·改革资源税收法律制度设置原则和目标 | 第35页 |
| ·资源税收法律制度设置原则 | 第35页 |
| ·资源税收法律制度设置目标 | 第35页 |
| ·适度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 第35-36页 |
| ·税费合一 | 第36-38页 |
| ·制定合理的税率 | 第38-40页 |
| ·计税方法的改进 | 第40-41页 |
| ·重新划分资源税税收征管权 | 第41-42页 |
| ·建立资源耗竭补偿制度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5 资源使用(消费)环节税收法律制度改革 | 第43-46页 |
| ·消费税收法律制度的功能 | 第43页 |
| ·我国消费税收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 ·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 第44页 |
| ·调整资源消费品的税率 | 第44-45页 |
| ·将资源消费品消费税由价内税逐步改为价外税 | 第45页 |
| ·改革资源消费品征税环节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6 其他环节税收法律制度改革 | 第46-49页 |
| ·完善增值税税收法律制度 | 第46-47页 |
| ·完善所得税税法律制度 | 第47-48页 |
| ·调整进出口税税收法律制度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