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论文--地质勘探论文--矿床评价论文

三维数字矿床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目录第10-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5页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第14-17页
   ·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研究综述第17-23页
     ·定量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形成阶段第18-19页
     ·定量预测评价的全面发展和应用阶段第19-22页
     ·基于GIS的定量预测评价阶段第22-23页
   ·三维地质建模与三维GIS研究现状第23-25页
     ·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三维GIS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第25-35页
     ·研究意义第25-27页
     ·研究思路第27-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论文工作情况第29-31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31-35页
第二章 三维数字矿床及其空间数据模型第35-62页
   ·三维数字矿床及其研究内容第35-36页
     ·数字矿床的概念第35-36页
     ·数字矿床的研究内容第36页
   ·矿床地质空间划分第36-41页
     ·矿床地质空间的空间域(地质体)划分第37-40页
     ·矿床地质空间的对象域(地质场)划分第40-41页
   ·数字矿床的空间数据模型第41-44页
     ·现实矿床到数字矿床的数据模型抽象第41-42页
     ·面向对象的数字矿床数据模型第42-44页
   ·数字矿床的空间数据结构第44-62页
     ·地质对象的体素模型表达第45-46页
     ·地质对象的线性八叉树编码第46-53页
     ·数字矿床的空间数据结构第53-62页
第三章 数字矿床基础数据与空间数据库第62-84页
   ·矿床勘探资料与数字化第62-68页
     ·地质矿产资料分析与数据库系统架构第62-64页
     ·矿床勘探资料分类体系第64-66页
     ·矿床勘探资料数字化第66-68页
   ·矿床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第68-77页
     ·矿床基础数据库的概念结构第68-71页
     ·矿床基础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第71-75页
     ·矿床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第75-77页
   ·数字矿床空间数据库第77-84页
     ·空间数据结构到关系模型的转换第77-79页
     ·数字矿床对象树的关系模式第79-80页
     ·地质对象几何实体的关系模式第80-81页
     ·地质对象线性八叉树的关系模式第81页
     ·矿床空间数据基表第81-84页
第四章 地质体三维数字化建模第84-124页
   ·地质对象建模概论第84-85页
   ·地质体几何模型的构建第85-93页
     ·地质曲面重建方法分析第85-86页
     ·面状地质体的样条曲面建模第86-89页
     ·面状地质体的趋势分析建模第89-93页
   ·地质体离散模型的构建第93-103页
     ·矿床地质空间及其离散化第93-94页
     ·基于地质空间划分的地质体离散化(体素化)第94-95页
     ·面状地质体的离散化(体素化)第95-103页
   ·地质体数字化建模的实现第103-124页
     ·地质体数字化建模流程第103页
     ·地质体对象的抽象和编码第103-106页
     ·地质体空间分布拓扑抽象第106-107页
     ·地质体几何模型与离散模型的实现第107-122页
     ·地质体离散模型的线性八叉树编码实现第122-124页
第5章 地质场三维数字化建模与地质控矿作用空间分析第124-167页
   ·地质场与空间分析第124-129页
     ·地质场及其数字化第124-126页
     ·空间分析第126-129页
   ·矿化分布场及其表达第129-131页
   ·断层控矿作用场及其空间分析第131-135页
     ·断层控矿作用场的数字化第131页
     ·断层控矿作用场的空间分析与成矿有利指标提取第131-135页
   ·岩浆岩控矿作用场及其空间分析第135-146页
     ·岩浆岩控矿作用场的数字化第135-136页
     ·岩浆岩控矿作用场的空间分析与成矿有利指标的提取第136-146页
   ·地层岩性控矿作用场与空间分析第146-148页
     ·地层岩性控矿作用场的数字化第146页
     ·地层岩性控矿作用场的空间分析与成矿有利指标的提取第146-148页
   ·褶皱控矿作用场与空间分析第148-167页
     ·褶皱控矿作用场的数字化第148-149页
     ·褶皱控矿作用场的空间分析与成矿有利指标的提取第149-167页
第六章 矿化三维数学模型与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第167-194页
   ·矿化对象及矿化结构第167-170页
   ·矿化泛函模型第170-172页
   ·预测模型第172-175页
     ·矿化指标预测模型第172-173页
     ·矿体品位估计模型第173-175页
     ·单元含矿性估计模型第175页
   ·边界条件第175-176页
   ·预测结果第176-194页
     ·预测结果及单元预测图第176-177页
     ·预测结果的二维可视化第177-192页
     ·预测结果的三维可视化查询第192页
     ·预测结果的深部找矿工程验证第192-19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94-197页
   ·结论与创新第194-195页
   ·后续研究及展望第195-197页
参考文献第197-223页
致谢第223-2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论文第224-225页

论文共2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VG的图像信息实时发布模式
下一篇:四种牧草种子种衣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