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29页 |
·风力机与风力发电机技术的发展史 | 第11-21页 |
·风与风能 | 第11-17页 |
·风力机与风力发电机技术的发展史 | 第17-21页 |
·风力发电机的分类 | 第21-24页 |
·水平轴风力机 | 第21页 |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 第21-23页 |
·特殊型风力发电机 | 第23-24页 |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 | 第24-27页 |
·小型风力发电机组 | 第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2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技术研究基础 | 第29-40页 |
·浓缩风能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的前期基础研究 | 第30-34页 |
·明星式风力发电装置的研究 | 第30-31页 |
·以内蒙古为对象的大容量明星式风力发电机组设计 | 第31-32页 |
·明星式风力发电装置固定翼箱的风洞实验 | 第32-34页 |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整体实验模型的风洞实验 | 第34-38页 |
·实验模型 | 第35页 |
·实验结论与分析 | 第35-38页 |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产品的形成 | 第38-40页 |
3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相似模型Ⅰ的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 第40-58页 |
·实验模型与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实验模型 | 第40页 |
·能量转换的理论分析 | 第40-43页 |
·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案 | 第43-48页 |
·实验内容 | 第43页 |
·实验方案 | 第43-4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流速分布 | 第48-52页 |
·压力系数分布与能量转换 | 第52-54页 |
·与风洞实验模型实验结果比较 | 第54-55页 |
·结构比较 | 第54页 |
·中央流路流速分布比较 | 第54-55页 |
·能量转换比较 | 第55页 |
·由温度引起的误差分析 | 第55-56页 |
·理论分析 | 第55-56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相似模型Ⅱ的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 第58-70页 |
·实验模型和实验内容 | 第58-59页 |
·实验模型 | 第58页 |
·实验内容 | 第58-59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5页 |
·流速分布 | 第59-61页 |
·压力系数分布与能量转换 | 第61-65页 |
·与相似模型Ⅰ实验结果比较 | 第65页 |
·结构比较 | 第65页 |
·中央流路流速分布比较 | 第65页 |
·能量转换比较 | 第65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65-66页 |
·由温度变化引起误差分析 | 第65-66页 |
·由数字压力计分辨率引起误差分析 | 第66页 |
·温度不同时对流场测试的影响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相似模型Ⅱ的发电功率输出特性实验研究 | 第70-79页 |
·100W 永磁发电机输出特性实验 | 第70-74页 |
·实验方案 | 第70页 |
·测量仪器 | 第70-7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1-74页 |
·模型Ⅱ功率输出特性实验 | 第74-78页 |
·叶轮设计 | 第74页 |
·车载法实验方案 | 第74-75页 |
·测量仪器 | 第75页 |
·相似模型Ⅱ发电功率输出特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系列化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理论设计公式的确定 | 第79-82页 |
·相似理论在浓缩风能型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 | 第79页 |
·大容量机组设计的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79-82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105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