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5页 |
·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 第6-9页 |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传播、危害 | 第6-8页 |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 第8页 |
·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研究 | 第8-9页 |
·转基因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特点与方法 | 第9-10页 |
·转基因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机理 | 第11-13页 |
·T-DNA 转移机理 | 第12-13页 |
·农杆菌Ti 质粒载体系统 | 第13页 |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OD 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葡萄糖氧化酶及其应用 | 第13-14页 |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OD 基因)的应用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32页 |
·实验材料 | 第15-16页 |
·供试马铃薯品种 | 第16页 |
·供试质粒及药剂 | 第16页 |
·引物 | 第16页 |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 第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32页 |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6-22页 |
·重组质粒pROKII/GO 转入农杆菌LBA4404 | 第22-25页 |
·农杆菌LBA4404 介导将目的基因GO 转入马铃薯 | 第25-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4页 |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6页 |
·pMD18-T/GO 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32-33页 |
·pMD18-T/GO 质粒 HindⅢ酶切、Klenow 补平后再用 BamHI 对其进行酶切,以切取GO 基因 | 第33页 |
·pROKII 的BamHI/SmaI 双酶切 | 第33-34页 |
·pROKII/GO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5页 |
·重组质粒pROKII/GO 的PCR 检测 | 第35-36页 |
·重组质粒pROKII/GO 转化农杆菌LBA4404 | 第36-37页 |
·重组质粒pROKII/GO 转入农杆菌LBA4404 感受态细胞 | 第36页 |
·转入农杆菌LBA4404 感受态细胞的重组质粒pROKII/GO 的PCR 检测 | 第36-37页 |
·采用叶盘法转化马铃薯 | 第37-38页 |
·采用茎段侵染法转化马铃薯 | 第38-39页 |
·采用叶盘法结合不同培养基配方转化马铃薯 | 第39-41页 |
·侵染时间对马铃薯转化的影响 | 第41-42页 |
·预培养对马铃薯转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愈伤组织的鉴定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使用HindⅢ酶对pMD18-T/GO 质粒进行酶切 | 第44-45页 |
·PCR 反应中采用LA Taq DNA 聚合酶的效果更明显 | 第45页 |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植物的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