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钢结构失稳监测的提出和设想 | 第12-13页 |
·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及其与失稳监测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失稳监测方法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 | 第14-16页 |
·振动监测复合材料圆柱壳失稳荷载 | 第14页 |
·利用应变和沉降传感器进行稳定监测 | 第14页 |
·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岩土工程中的边坡稳定 | 第14页 |
·结构失稳的热红外监测 | 第14页 |
·利用时域反射法监测岩体或土体的稳定性 | 第14-15页 |
·通过能够传感结构失稳先兆的装置或部件,对结构失稳进行监测 | 第15页 |
·利用荷载—体积改变曲线实现壳体的失稳监测 | 第15页 |
·利用GPS实现高层或高耸钢结构失稳的变形监测 | 第15-16页 |
·稳定的基本概念 | 第16页 |
·结构失稳的基本类型 | 第16-18页 |
·稳定的对称分岔失稳 | 第16-17页 |
·不稳定对称分岔失稳 | 第17-18页 |
·不对称分岔 | 第18页 |
·跃越失稳 | 第18页 |
·判断结构失稳的基本方法 | 第18-19页 |
·平衡法 | 第18-19页 |
·能量法 | 第19页 |
·动力法 | 第19页 |
·本文的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第2章 结构失稳先兆规律探讨 | 第21-41页 |
·结构的刚度与结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刚度 | 第21页 |
·刚度与失稳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从结构的变形角度探讨结构失稳的规律 | 第22-28页 |
·从变形与加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构失稳的规律 | 第23-25页 |
·从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图探讨结构失稳的规律 | 第25-27页 |
·通过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探讨结构失稳的先兆规律 | 第27-28页 |
·从模态参数的变化角度探讨结构失稳的规律 | 第28-40页 |
·概述 | 第28-29页 |
·结构屈曲问题的动力学本质 | 第29页 |
·实例 | 第29-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3章 双钢管结构在钢结构失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 第41-71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双钢管构件的构造 | 第42-44页 |
·双钢管结构的稳定性能 | 第44-46页 |
·双钢管结构作为失稳监测与控制部件在钢结构中的布置研究 | 第46-47页 |
·双钢管构件内管变形 | 第47-52页 |
·双钢管构件内管弯曲产生的附加轴向应变 | 第47-50页 |
·双钢管构件内外管接触时轴向力产生的弹性应变 | 第50页 |
·双钢管构件内外管接触时内管轴向塑性应变 | 第50-52页 |
·双钢管结构中钢管极限承载力计算的力学模型 | 第52-56页 |
·双钢管结构内外管间隙Δ_0的确定 | 第56-58页 |
·双钢管结构在空间结构失稳监测中的应用 | 第58-69页 |
·双钢管结构在网架结构失稳监测中的应用 | 第59-65页 |
·双钢管结构在空间网壳结构失稳监测中的应用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4章 钢结构失稳振动监测应用研究 | 第71-92页 |
·概述 | 第71页 |
·结构的振动特性与结构稳定之间的关系 | 第71-72页 |
·结构失稳的的振动监测方法的两种监测方案 | 第72页 |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原理和方法 | 第72-76页 |
·多自由度系统的一般运动方程 | 第72-73页 |
·模态质量和模态刚度 | 第73页 |
·传递函数 | 第73页 |
·在线监测环境下钢结构的模态参数的连续识别方案 | 第73-74页 |
·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技术 | 第74-76页 |
·钢结构失稳的振动监测方法 | 第76-90页 |
·利用GPS实现钢结构的失稳振动监测 | 第76-84页 |
·利用传感器系统实现钢结构失稳的振动监测 | 第84-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第5章 失稳监控部件的概念设计 | 第92-100页 |
·概述 | 第92页 |
·利用浅拱跳跃的的节点塌陷失稳监控部件 | 第92-95页 |
·壳、拱局部跃越失稳的监控部件 | 第95-97页 |
·利用薄板后屈曲卸载跳跃的拉力监控部件实现钢结构失稳监测 | 第97-99页 |
·本章小节 | 第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结论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