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子商务概述 | 第1-13页 |
第一节 电子商务 | 第8-11页 |
一、电子商务概念 | 第8-9页 |
二、电子商务的内涵 | 第9页 |
三、电子商务的特征 | 第9-10页 |
四、电子商务的分类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与安全问题 | 第11-13页 |
一、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隐患 | 第11-12页 |
二、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技术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电子签名概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电子签名的主要内容 | 第13-17页 |
一、电子签名的源起 | 第13-14页 |
二、电子签名的定义 | 第14页 |
三、电子签名的制作及验证程序 | 第14-15页 |
四、电子签名技术采纳原则 | 第15-16页 |
五、电子签名的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 第17-19页 |
一、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 第17-18页 |
二、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国际电子签名立法 | 第19-35页 |
第一节 国际电子签名制度立法概述 | 第19-24页 |
一、国际电子商务、电子签名相关立法概况 | 第19页 |
二、国际电子签名立法特征 | 第19-21页 |
三、电子签名法立法原则 | 第21-22页 |
四、电子签名法对规范电子商务的作用 | 第22-23页 |
五、国际电子签名立法的类型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国际组织立法 | 第24-30页 |
一、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 | 第24-26页 |
二、国际商会(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 | 第26-27页 |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 第27-28页 |
四、欧洲联盟 | 第28-30页 |
第三节 主要国家(地区)电子签名立法 | 第30-35页 |
一、美国电子签名立法 | 第30-32页 |
二、德国 | 第32-33页 |
三、新加坡 | 第33-34页 |
四、香港特别行政区 | 第34-35页 |
五、其他国家的立法动态 | 第35页 |
第四章 我国的电子签名立法 | 第35-42页 |
第一节 我国电子签名的立法进程 | 第35-37页 |
一、我国电子签名的立法背景 | 第35-36页 |
二、我国电子签名立法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我国电子签名立法现状 | 第37-38页 |
一、中央立法 | 第37-38页 |
二、地方立法 | 第38页 |
第三节 我国《电子签名法》概述 | 第38-42页 |
一、我国《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 | 第38-40页 |
二、我国《电子签名法》的立法原则 | 第40页 |
三、我国《电子签名法》的特点 | 第40-42页 |
四、我国颁布《电子签名法》的作用及意义 | 第42页 |
第五章 我国电子签名相关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42-49页 |
第一节 电子签名发展环境 | 第42-44页 |
一、电子签名的认知程度较低 | 第42-43页 |
二、信用体制不健全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技术发展程度 | 第44-46页 |
一、电子签名技术标准不统一 | 第44页 |
二、技术成熟度低 | 第44-45页 |
三、电子商务犯罪的威胁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立法缺陷 | 第46-49页 |
一、网络故障损失责任不明 | 第46页 |
二、缺乏规范电子商务的配套法律 | 第46页 |
三、缺乏证据效力 | 第46-47页 |
四、管辖权不明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后 记 | 第50-51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51页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