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ion | 第4-6页 |
| 目 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创新概念设计概论 | 第9-23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产品设计过程分析 | 第12-13页 |
| ·产品概念设计 | 第13页 |
| ·产品概念设计的定义 | 第13页 |
| ·概念设计过程及其特点 | 第13页 |
| ·问题定义在概念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 ·用于创新概念设计的一般功能分解方法特点分析 | 第14-19页 |
| ·已有产品创新概念设计的功能分解方法 | 第15-17页 |
| ·全新产品设计的功能分解方法 | 第17-19页 |
| ·产品创新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 第19-20页 |
| ·产品创新设计的分类 | 第20-22页 |
| ·本章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面向问题的创新及求解策略 | 第23-35页 |
| ·面向问题的创新的特点 | 第23页 |
| ·面向问题的创新的求解策略 | 第23-32页 |
| ·利用理想解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 | 第24-26页 |
| ·技术冲突的解决方法 | 第26-30页 |
| ·物理冲突的解决方法 | 第30-32页 |
| ·面向问题的创新的系统模块设计 | 第32-34页 |
| ·本章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面向目的的创新及求解策略 | 第35-49页 |
| ·面向目的的创新的特点 | 第35-36页 |
| ·面向新产品设计的改进FBS 映射方法 | 第36-44页 |
| ·利用技术成熟度曲线确定新产品研发的价值 | 第36-37页 |
| ·结合设计认知过程与科学效应库的FBS 功能分解映射框架 | 第37-41页 |
| ·功能和行为的表示 | 第41-43页 |
| ·利用科学效应在FBS 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 ·FBS 映射应用实例 | 第44-46页 |
| ·面向目的的创新的系统模块设计 | 第46-48页 |
| ·本章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面向产品的创新及求解策略 | 第49-60页 |
| ·面向产品的创新的特点 | 第49页 |
| ·面向产品的创新的求解策略 | 第49-57页 |
| ·属性关联模板 | 第49-52页 |
| ·代替模板 | 第52-54页 |
| ·去除模板 | 第54-55页 |
| ·元素控制模板 | 第55-56页 |
| ·产品进化定律 | 第56-57页 |
| ·面向产品的创新的系统模块设计 | 第57-59页 |
| ·本章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面向载体的创新及求解策略 | 第60-73页 |
| ·面向载体的创新的特点 | 第60页 |
| ·面向载体的创新的求解策略 | 第60-70页 |
| ·基于一般认知过程的非逻辑思维方法 | 第61-62页 |
| ·关注点的分类、特点及使用 | 第62-63页 |
| ·六帽思维法的应用 | 第63-65页 |
| ·水平思维工具 | 第65-70页 |
| ·面向载体创的创新的系统模块设计 | 第70-72页 |
| ·本章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科学效应库和多层次web 搜索引擎在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 第73-79页 |
| ·科学效应库在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 第73-76页 |
| ·效应的表示 | 第73-74页 |
| ·效应的分类 | 第74页 |
| ·用科学效应库支持创新设计 | 第74-76页 |
| ·多层次web 搜索引擎在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七章 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79-88页 |
| ·系统流程 | 第79-80页 |
| ·系统架构 | 第80-81页 |
|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81-87页 |
| ·电子课件 | 第81-82页 |
| ·需求分析 | 第82页 |
| ·问题定义 | 第82-83页 |
| ·四种类型的创新及其相应的求解方法和工具 | 第83-84页 |
| ·科学效应库 | 第84-85页 |
| ·多层次web 搜索引擎 | 第85页 |
| ·报告生成 | 第85-86页 |
| ·工程管理器 | 第86-87页 |
| ·CreaDesign 系统应用说明 | 第87页 |
| ·本章 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 ·结论 | 第88-89页 |
| ·展望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
| 声明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