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13-30页 |
·贵阳市2004 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 第14-16页 |
·贵阳市1997-2004 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 | 第16-21页 |
·农用地动态变化情况 | 第16-18页 |
·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情况 | 第18-21页 |
·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与效益特征 | 第21-24页 |
·中心城区土地得到集约利用 | 第21-23页 |
·城镇建设用地效益不断提高 | 第23-24页 |
·区域土地利用差异分析 | 第24-30页 |
·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差异 | 第24-26页 |
·土地利用结构与效益指标的现状特征 | 第26-30页 |
第四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中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 第30-41页 |
·区域差异不断增加 | 第30-36页 |
·人均GDP的差异 | 第30-31页 |
·GDP总量及其增长率的差异分析 | 第31页 |
·地方财政收入差异 | 第31-32页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差异 | 第32-33页 |
·三产结构及其变化的差异 | 第33-34页 |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 第34-35页 |
·城镇化水平差异 | 第35-36页 |
·产业结构趋同 | 第36-38页 |
·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 | 第38-39页 |
·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 第39-41页 |
·坡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 | 第39-40页 |
·土地污染较严重 | 第40页 |
·城乡交错生态敏感地带,生态脆弱性增加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背景、原则与要求 | 第41-48页 |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宏观政策背景 | 第41-43页 |
·科学发展观理念 | 第41-42页 |
·“五个统筹”的发展理念 | 第42页 |
·西部大开发战略 | 第42-43页 |
·建设“大贵阳”战略 | 第43页 |
·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战略 | 第43页 |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基本要求 | 第44-48页 |
·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 第44页 |
·不同行政区统筹区域发展战略 | 第44-46页 |
·实施防止重复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 | 第46页 |
·保护环境、改善土地生态,构建可持续生态环境系统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调控指标及措施 | 第48-60页 |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指标的确定 | 第48-49页 |
·实现调控指标应采取的措施 | 第49-60页 |
·区域发展战略与布局措施 | 第49-50页 |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 第50页 |
·退耕还林保障措施 | 第50-51页 |
·城镇化发展中区域统筹措施 | 第51-52页 |
·基础设施建设与合理布局措施 | 第52-59页 |
·改善生态环境措施 | 第59-60页 |
第七章 土地利用分区方案及空间管制措施 | 第60-80页 |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与原则 | 第60-62页 |
·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 | 第60页 |
·土地利用分区的原则 | 第60-61页 |
·贵阳市上一轮规划土地利用分区情况 | 第61-62页 |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及调控指标和措施 | 第62-68页 |
·贵阳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结果 | 第62-64页 |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调控指标 | 第64-66页 |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的调控措施 | 第66-68页 |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布局 | 第68-72页 |
·建设用地区总体布局 | 第69-70页 |
·农用地区总体布局 | 第70-71页 |
·生态环境用地区总体布局 | 第71-72页 |
·未利用地区的布局 | 第72页 |
·土地利用功能区的控制指标与空间管制引导 | 第72-80页 |
·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与管制措施 | 第72-74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指标与管制措施 | 第74-75页 |
·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指标与调控措施 | 第75-76页 |
·农用地保护的控制指标与管制措施 | 第76页 |
·生态用地保护控制指标与空间管制措施 | 第76-78页 |
·风景旅游及文化遗址用地区域统筹布局与管治措施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