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推覆带钻具失效的动力学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概述 | 第7-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8-13页 |
·理论研究 | 第8-11页 |
·现场测量和实验室测量 | 第11-1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钻柱动力学分析 | 第14-16页 |
2 山前推覆带钻具失效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实例 | 第16-22页 |
·山前推覆带钻具失效实例分析 | 第16-20页 |
·钻柱失效的特点及初步原因分析 | 第20-22页 |
3 不同型号钻头对激振源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22-29页 |
·山前推覆带岩石力学性质实验 | 第23-24页 |
·不同型号钻头对激振源规律影响的研究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4 山前推覆带钻具组合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 | 第29-49页 |
·钻柱的振动形式及固有频率特性 | 第29页 |
·ANSYS中的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 | 第29-33页 |
·ANSYS中的模态分析 | 第29-31页 |
·ANSYS中的谐响应分析 | 第31-33页 |
·钻柱纵向振动的固有振型分析实例 | 第33-37页 |
·模态分析的基本过程 | 第33-35页 |
·钟摆钻具组合钻柱纵向振动的固有振型分析 | 第35-36页 |
·刚性满眼钻具组合钻柱纵向振动的固有振型分析 | 第36页 |
·塔式光钻铤钻具组合钻柱纵向振动的固有振型分析 | 第36-37页 |
·减振器最佳安放位置的确定 | 第37-43页 |
·谐响应分析的基本过程 | 第37-38页 |
·钟摆钻具组合减振器最佳安放位置的确定 | 第38-40页 |
·刚性满眼钻具组合减振器最佳安放位置的确定 | 第40-41页 |
·塔式光钻铤钻具组合减振器最佳安放位置的确定 | 第41-43页 |
·减振器数量对钻柱纵向振动的影响 | 第43-48页 |
·钟摆钻具组合减振器安放个数的确定 | 第44-45页 |
·刚性满眼钻具组合减振器安放个数的确定 | 第45-46页 |
·塔式光钻铤钻具组合减振器安放个数的确定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5 山前推覆带下部钻具组合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49-72页 |
·钻柱的运动状态及受力分析探讨 | 第49-52页 |
·直井井下钻柱的工作条件及运动状态分析 | 第49-50页 |
·直井井下钻柱的受力情况分析 | 第50-52页 |
·钻柱动力学有限元模型 | 第52-54页 |
·多自由度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52-53页 |
·钻柱纵横振动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设和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ANSYS中的接触分析 | 第54-57页 |
·ANSYS中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57-60页 |
·ANSYS中的瞬态动力学方程求解方法 | 第57-60页 |
·ANSYS中瞬态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 第60页 |
·山前推覆带下部钻具组合非线性动力学失效分析实例 | 第60-68页 |
·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的基本过程 | 第60-61页 |
·钟摆钻具组合的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61-63页 |
·刚性满眼钻具组合的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63-65页 |
·塔式光钻铤钻具组合的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 | 第65-68页 |
·非线性瞬态动力学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68-70页 |
·钻柱的纵向振动 | 第68-69页 |
·钻柱的横向振动 | 第69页 |
·断口产生在接头处的原因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