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绪论 | 第1-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6-7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 ·相关概念释义 | 第8页 |
| ·建造(construction) | 第8页 |
| ·场所(place) | 第8页 |
| ·国内外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 | 第9-11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 2.斯维勒.费恩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历程 | 第11-20页 |
| ·挪威概况和挪威建筑传统 | 第11-14页 |
| ·挪威概况 | 第11-12页 |
| ·挪威建筑传统 | 第12-14页 |
| ·挪威现代建筑的发展道路 | 第14-15页 |
| ·费恩的求学历程 | 第15-17页 |
| ·摩洛哥之行 | 第17-18页 |
| ·费恩的创作历程 | 第18-20页 |
| 3 斯维勒.费恩的作品分析 | 第20-49页 |
| ·布鲁塞尔挪威馆(NORWEIGIAN PAVILION)(1956—58) | 第20-23页 |
| ·威尼斯双年展北欧馆(NODIC PAVILION)(1958-62) | 第23-27页 |
| ·卡尔.伯得克(CARL BODTKER)别墅(一期)(1965—67) | 第27-32页 |
| ·海德马克(HEDMARK)博物馆(1967-79) | 第32-38页 |
| ·巴斯克(BUSK)别墅(1987—90) | 第38-42页 |
| ·冰川(GLACIER)博物馆(1989-91) | 第42-46页 |
| ·瑞典渡假别墅(ECO HOUSE)(1991-92) | 第46-49页 |
| 4.斯维勒.费恩的建造特征 | 第49-54页 |
| ·结构特征 | 第49-51页 |
| 逻辑清晰的结构形式 | 第49页 |
| “混合结构”形式 | 第49-50页 |
| 传统木构的创新使用 | 第50-51页 |
| 结合基地环境特征的结构形式 | 第51页 |
| ·材料特征 | 第51-52页 |
| 表现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51页 |
| 表现材料的天性质感 | 第51-52页 |
| 发展适用的新材料 | 第52页 |
| ·构造特征 | 第52-53页 |
| 直接而明确的连接 | 第52-53页 |
| 传统构造工艺的借鉴使用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5.批判的地域主义 | 第54-58页 |
| ·建造特征与地域性表达 | 第54页 |
| ·批判的地域主义概述 | 第54-56页 |
| ·费恩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解读 | 第56-58页 |
| 结语 | 第58-60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 附录1 | 第61-62页 |
| 附录2 斯维勒费恩作品年表 | 第62-67页 |
| 附录3 图片索引 | 第67-70页 |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