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1 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作物杂种优势的普遍性和表现的多样性 | 第8-9页 |
·植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 第9-10页 |
2 亲本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10-12页 |
·形态水平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10页 |
·蛋白质水平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10-11页 |
·亲缘系数与杂种优势 | 第11页 |
·DNA分子标记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 | 第11-12页 |
3 亲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 | 第12页 |
4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5 小麦轮回选择育种的研究 | 第13-14页 |
·轮回选择育种 | 第13页 |
·轮回选择育种与常规育种的区别 | 第13页 |
·轮回选择育种的优点 | 第13-14页 |
6 分子标记的类型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轮回选择后代与普通小麦品种间的杂种优势 | 第16-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7-18页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8-32页 |
·轮回选择后代的性状表现 | 第18页 |
·杂种优势分析 | 第18-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配合力分析 | 第32-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方差分析 | 第33页 |
·配合力分析 | 第33-39页 |
·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39页 |
·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 | 第39-40页 |
·品种杂种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小麦轮回选择后代与普通小麦品种REMAP分子标记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 第43-5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7页 |
·供试材料 | 第44页 |
·引物设计 | 第44页 |
·DNA提取 | 第44-45页 |
·DNA扩增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5-46页 |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轮回选择后代品系与普通小麦的REMAP标记多态性 | 第47页 |
·遗传差异 | 第47-51页 |
3 讨论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