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石斛快速繁殖及其生物碱累积的研究
| 目录 | 第1-6页 |
| 缩写词 | 第6-7页 |
| 摘要 | 第7页 |
| 关键词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Key words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 一 中药石斛概述 | 第10-11页 |
| 二 石斛的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 三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第11-13页 |
| 四 石斛的组织培养 | 第13-15页 |
| 五 石斛的栽培 | 第15-17页 |
| 六 石斛的有效成分 | 第17-18页 |
| 七 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金钗石斛的快速繁殖 | 第19-36页 |
| 一 材料 | 第20页 |
| 二 方法 | 第20-22页 |
| 三 结果 | 第22-32页 |
| 1 培养条件对金钗石斛快速繁殖的影响 | 第22-29页 |
| ·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 第22-23页 |
| ·不同接种方法对种子污染的影响 | 第23页 |
| ·外植体对诱导培养的影响 | 第23-25页 |
| ·基本培养基对原球茎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5页 |
| ·蔗糖对原球茎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5-27页 |
| ·pH 值对原球茎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 ·无机盐及石斛碱对原球茎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天然提取物对原球茎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 ·光照、温度、水分对原球茎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钗石斛快速繁殖的作用 | 第29-31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单因素作用 | 第29-30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二因素作用 | 第30-31页 |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正交实验 | 第31页 |
| 3 金钗石斛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 第31-32页 |
| ·初代培养 | 第31-32页 |
| ·增殖培养 | 第32页 |
| ·壮苗培养 | 第32页 |
| ·生根培养 | 第32页 |
| 四 讨论 | 第32-35页 |
| 五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金钗石斛试管苗的栽培 | 第36-44页 |
| 一 材料 | 第36页 |
| 二 方法 | 第36页 |
| 三 结果 | 第36-41页 |
| 1 金钗石斛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 第36-39页 |
| ·栽培基质对试管苗存活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 ·金钗石斛组织培养物的栽培 | 第37页 |
| ·炼苗前不同处理对试管苗存活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不同栽培时间对试管苗存活率的影响 | 第38页 |
| ·试管苗、温室栽培苗和荫棚栽培苗的比较 | 第38-39页 |
| 2 N、P、K 等无机肥对金钗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9页 |
|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钗石斛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9页 |
| 4 不同发育阶段金钗石斛的生物量 | 第39-40页 |
| 5 氯氰菊酯对金钗石斛试管苗栽培存活率的影响 | 第40页 |
| 6 异地移栽对金钗石斛试管苗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四 讨论 | 第41-43页 |
| 五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金钗石斛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 第44-52页 |
| 一 材料 | 第44页 |
| 二 方法 | 第44-46页 |
| 1 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分离及鉴定 | 第44-46页 |
| ·石斛碱的提取分离 | 第44-45页 |
| ·石斛碱的薄层层析 | 第45页 |
| ·石斛碱溶液标准曲线 | 第45-46页 |
| 2 金钗石斛样品中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46页 |
| 3 金钗石斛样品中生物碱含量的计算 | 第46页 |
| 三 结果 | 第46-48页 |
| 1 不同发育阶段对金钗石斛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2 不同营养器官金钗石斛生物碱的含量 | 第47-48页 |
| 3 N、P、K 肥对金钗石斛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钗石斛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 四 讨论 | 第48-50页 |
| 五 小结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图版及说明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