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标本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 科学数据库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土壤数据库建设现状 | 第11-12页 |
3 南京土壤研究所标本馆现状 | 第12-13页 |
3.1 概况 | 第12-13页 |
3.2 馆藏标本情况 | 第13页 |
4 数字土壤标本馆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3-15页 |
5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5.1 设计土壤标本数据库规范 | 第15页 |
5.2 建立土壤标本数据库 | 第15页 |
5.3 设计土壤标本管理信息系统 | 第15页 |
5.4 建立土壤标本管理信息系统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 第16-31页 |
1 数据库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 第16-18页 |
1.1 数据库设计概述 | 第16页 |
1.2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16-17页 |
1.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第17页 |
1.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1.5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第18页 |
1.6 数据库实施、运行和维护 | 第18页 |
2 信息系统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信息系统概述 | 第18-19页 |
2.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 第19-20页 |
2.3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20-21页 |
2.4 系统实施 | 第21-22页 |
3 系统架构的理论与方法 | 第22-27页 |
3.1 系统架构概述 | 第22-23页 |
3.2 Java技术在 B/S体系结构上的实现 | 第23-25页 |
3.3 基于 MVC模式的Java技术实现方法 | 第25-27页 |
4 统一建模语言 | 第27-31页 |
4.1 UML简介 | 第27页 |
4.2 UML概念域 | 第27-29页 |
4.3 UML的应用领域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土壤标本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第31-43页 |
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第31-34页 |
1.1 信息需求与分析 | 第31-33页 |
1.2 处理需求 | 第33-34页 |
2 概念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2.1 土壤标本数据库规范 | 第34页 |
2.2 土壤标本数据库概念结构 | 第34-35页 |
3 逻辑结构设计 | 第35-42页 |
3.1 概况信息表 | 第35-36页 |
3.2 基本信息表 | 第36页 |
3.3 化学性质表 | 第36-37页 |
3.4 土壤养分状况表 | 第37-38页 |
3.5 颗粒组成表 | 第38-39页 |
3.6 全量分析表 | 第39-40页 |
3.7 盐分分析表 | 第40页 |
3.8 重金属含量表 | 第40-41页 |
3.9 有机污染物含量表 | 第41-42页 |
3.10 照片表 | 第42页 |
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土壤标本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 第43-61页 |
1 系统需求 | 第43页 |
1.1 输入、存储、处理各种形式的土壤标本信息 | 第43页 |
1.2 土壤标本信息的管理与数据库维护 | 第43页 |
1.3 多种形式的结果输出 | 第43页 |
1.4 系统运行环境 | 第43页 |
2 系统分析 | 第43-50页 |
2.1 系统的功能性描述 | 第43-44页 |
2.2 系统运行需求分析 | 第44页 |
2.3 发现并确定对象 | 第44-49页 |
2.4 组织对象并确定其关系 | 第49-50页 |
3 系统设计 | 第50-59页 |
3.1 技术架构设计 | 第50-51页 |
3.2 功能设计 | 第51-56页 |
3.3 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 | 第56-57页 |
3.4 数据管理部分的设计 | 第57-59页 |
4 系统实施 | 第59页 |
4.1 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引进及调试 | 第59页 |
4.2 程序编码及系统测试 | 第59页 |
5 系统评价 | 第59-60页 |
5.1 系统效率 | 第59页 |
5.2 系统可靠性 | 第59页 |
5.3 可扩展性 | 第59页 |
5.4 分布性 | 第59-60页 |
5.5 系统效益 | 第60页 |
6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土壤标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 第61-64页 |
1 组件技术 | 第61-62页 |
2 数据库连接池技术 | 第62-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1 总结 | 第64页 |
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