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18页 |
一、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二、柑桔溃疡病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第二章 柑桔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第18-23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样本分类分离 | 第18-19页 |
·新老病斑对照分离 | 第18-19页 |
·不同叶龄病斑对照分离 | 第19页 |
·病斑不同的消毒处理对照分离 | 第19页 |
·分离菌株的鉴定 | 第19页 |
·形态特征鉴定 | 第19页 |
·接种鉴定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新老病斑对照分离 | 第20页 |
·不同叶龄同龄病斑对照分离 | 第20页 |
·病斑不同的消毒处理对照分离 | 第20-22页 |
3.结果与讨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柑桔溃疡病拮抗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 第23-27页 |
1、柑桔叶果实表面微生物的分离 | 第23-24页 |
·材料 | 第23页 |
·分离材料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页 |
·分离方法 | 第23-24页 |
·筛选材料的采集 | 第23页 |
·叶、果表面微生物的分离 | 第23-24页 |
2、柑桔溃疡病拮抗菌的筛选 | 第24页 |
·材料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页 |
·平板对峙培养法 | 第24页 |
·拮抗菌的无菌滤液拮抗效果测定方法 | 第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柑桔叶果实表面微生物的分离 | 第24-25页 |
·各分离菌株对柑桔溃疡病病菌平板拮抗对峙作用测定 | 第25页 |
·分离菌株Kx15,Kx22,Kx47,Kx48,H6,J11的无菌滤液的拮抗作用的测定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柑桔溃疡病拮抗菌的分类鉴定 | 第27-32页 |
1.材料 | 第27页 |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供试菌株母液的制备 | 第27页 |
2.方法 | 第27-29页 |
·细菌形态学的观察 | 第27页 |
·生理生化反应 | 第27-28页 |
·细菌菌株分类 | 第28页 |
·柑桔溃疡病拮抗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28-29页 |
·温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pH值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耐盐性 | 第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细菌形态学的观察 | 第29页 |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 | 第29-30页 |
·细菌菌株分类鉴定结果 | 第30页 |
·柑桔溃疡病拮抗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30-32页 |
·温度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0页 |
·pH值对供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供试菌株耐盐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拮抗菌Kx15、Kx22、Kx48防治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32-40页 |
1.拮抗菌在柑桔叶面定殖的初步测定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32页 |
·定殖力的测定 | 第32页 |
·定殖拮抗菌的鉴定 | 第32-33页 |
2 温室防治实验 | 第33-34页 |
3.果园试验 | 第34-35页 |
4.拮抗菌抗生素成分初步测定 | 第35-36页 |
5.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拮抗菌在柑桔叶面定殖力的初步测定 | 第36-37页 |
·温室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果园防治试验结果 | 第38-39页 |
·拮抗菌抗生素成分初步测定 | 第39-40页 |
第六章 拮抗菌株Kx15、Kx48拮抗广谱性研究 | 第40-43页 |
1.材料 | 第40页 |
2.方法 | 第40-41页 |
·对两种病原细菌的拮抗效果测定 | 第40-41页 |
·对三种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测定 | 第41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拮抗菌株Kx15、Kx48对两种病原细菌的拮抗效果 | 第41-42页 |
·拮抗菌株Kx15、Kx48对三种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