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导论 | 第7-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 第11页 |
2. 比较法 | 第11-12页 |
一、 利益表达的相关理论 | 第12-16页 |
(一) 利益表达的概念与分类 | 第12-13页 |
1. 概念 | 第12-13页 |
2. 分类 | 第13页 |
(二) 利益表达的特征与功能 | 第13-16页 |
1. 特征 | 第13-15页 |
2. 功能 | 第15-16页 |
二、 C 县 L 厂私营企业工人利益表达的实证调查与现状分析 | 第16-24页 |
(一) 实证调查的基本框架 | 第16-21页 |
1. C 县 L 厂个案概况 | 第16-19页 |
2. 调查问卷 | 第19页 |
3. 个案访谈 | 第19-21页 |
(二) 基于调查结果的现状分析 | 第21-24页 |
1. 利益表达主体的高度分散和个体化 | 第21-22页 |
2. 利益主体的弱势地位与表达要求的客观必要性 | 第22页 |
3. 利益表达要求的合理性与表达方式的非制度化 | 第22-23页 |
4. 表达内容的多样性与表达渠道的单一低效化 | 第23-24页 |
三、 私营企业工人利益表达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4-31页 |
(一) 利益表达主体不成熟 | 第24-26页 |
1. 组织化程度低 | 第24页 |
2. 个体维权意识淡薄 | 第24-25页 |
3. 受“臣民意识”的影响 | 第25-26页 |
(二) 私营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 第26-27页 |
1. 私营企业主的素质亟待提高 | 第26页 |
2. 资本的逐利性和强势地位 | 第26-27页 |
3. 缺乏现代科学管理方式 | 第27页 |
(三) 政府工作不到位 | 第27-29页 |
1. “政绩效应”的影响 | 第27-28页 |
2. 执法不严及权力缺乏监督 | 第28页 |
3. 政府部门利益化严重 | 第28-29页 |
(四) 利益表达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 第29-31页 |
1. 人大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 第29页 |
2. 工会缺失或相对虚设 | 第29-30页 |
3. 信访渠道不畅通 | 第30页 |
4. 劳动法律法规不完善及执行不力 | 第30-31页 |
5. 新闻媒体难以介入 | 第31页 |
四、 完善私营企业工人利益表达的对策 | 第31-40页 |
(一) 强化私企工人的利益表达能力 | 第31-33页 |
1. 培养成熟的利益表达主体 | 第31-32页 |
2. 建立强有力的工会和党组织 | 第32-33页 |
3. 加强对私企工人企业文化建设 | 第33页 |
(二) 提高私营业主的素质 | 第33-35页 |
1.强化私营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意识 | 第33-34页 |
2. 加强企业主与工人的良性互动 | 第34页 |
3. 推动私营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 第34-35页 |
(三)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5-37页 |
1. 变革政府的执政理念 | 第35页 |
2. 加强利益表达机制的制度化建设 | 第35-37页 |
3. 建立健全劳动法规和劳动监督 | 第37页 |
(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附录:C 县 L 厂私营企业工人利益表达问题调查问卷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