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聚合物改性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9页 |
·改性剂类型 | 第18-21页 |
·改性剂的选择 | 第21-22页 |
·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技术标准 | 第22-27页 |
·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改性沥青的加工方法 | 第28-29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SBS改性沥青结构组成及制备工艺 | 第31-55页 |
·SBS改性沥青结构组成 | 第31-36页 |
·沥青 | 第31-32页 |
·SBS改性剂 | 第32-34页 |
·SBS改性沥青结构组成分析 | 第34-36页 |
·SBS改性沥青的相容性和热储存稳定性 | 第36-40页 |
·SBS改性沥青的相容性 | 第36-39页 |
·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 | 第39-40页 |
·物理分散及化学改性制备SBS改性沥青方法及工艺 | 第40-53页 |
·试验材料 | 第40-42页 |
·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 | 第42-44页 |
·不同改性工艺参数试验数据分析 | 第44-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性能指标评价与对比 | 第55-77页 |
·SBS改性沥青性能评价指标和方法 | 第55-62页 |
·温度敏感性指标 | 第55-57页 |
·高温稳定性指标 | 第57-58页 |
·低温柔韧性指标 | 第58-60页 |
·弹性指标 | 第60页 |
·耐久性指标 | 第60-61页 |
·储存稳定性 | 第61页 |
·施工指标 | 第61-62页 |
·美国SHRP对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评价方法 | 第62-63页 |
·高温性能 | 第62页 |
·低温性能 | 第62-63页 |
·抗疲劳开裂性能 | 第63页 |
·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结果与评价 | 第63-74页 |
·温度敏感性 | 第63-65页 |
·高温性能 | 第65-68页 |
·低温性能 | 第68-70页 |
·抗老化性能 | 第70-71页 |
·弹性恢复 | 第71页 |
·抗疲劳性能 | 第71-72页 |
·均匀稳定性 | 第72-74页 |
·施工性能 | 第74页 |
·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性能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利用测力延度对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评价研究 | 第77-92页 |
·测力延度原理与试验方法 | 第77-79页 |
·测力延度曲线及测力延度指标 | 第77-78页 |
·测力延度仪 | 第78-79页 |
·改性沥青低温拉伸性能影响因素 | 第79-84页 |
·内部因素 | 第79-83页 |
·外部因素 | 第83-84页 |
·测力延度试验结果比较 | 第84-86页 |
·α角 | 第84-86页 |
·基质沥青、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测力延度曲线的对比 | 第86页 |
·测力延度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86-91页 |
·钢材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测力延度曲线分析对比 | 第86-90页 |
·改性沥青拉伸性能机理分析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分析 | 第92-104页 |
·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分析方法 | 第92-93页 |
·SBS物理与化学改性沥青相态结构 | 第93-94页 |
·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试验及分析 | 第94-100页 |
·时间对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94-97页 |
·不同SBS改性剂对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97页 |
·不同基质沥青对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97-98页 |
·改性剂剂量对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98-100页 |
·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与使用性能关系建立 | 第100-103页 |
·面积与使用性能的关系 | 第100-102页 |
·粒径与使用性能的关系 | 第102-103页 |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共混机理研究 | 第104-128页 |
·聚合物改性沥青化学分析方法 | 第104-106页 |
·红外光谱 | 第104-105页 |
·热分析方法 | 第105页 |
·核磁共振 | 第105-106页 |
·凝胶渗透色谱 | 第106页 |
·红外光谱分析(IR) | 第106-112页 |
·试样制备方法 | 第107-108页 |
·基质沥青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8-109页 |
·SBS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9-110页 |
·物理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分析 | 第110-111页 |
·化学改性沥青红外光谱分析 | 第111-112页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112-116页 |
·DSC试验方法 | 第113-114页 |
·DSC对沥青组分聚集态变化分析原理 | 第114页 |
·改性沥青DSC分析 | 第114-116页 |
·核磁共振分析(NMR) | 第116-119页 |
·试样制备方法 | 第117页 |
·SBS、基质沥青及改性沥青氢谱分析 | 第117-118页 |
·SBS、基质沥青及改性沥青碳谱分析 | 第118-119页 |
·小结 | 第119-128页 |
第七章 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评价与对比 | 第128-156页 |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评价指标和方法 | 第128-135页 |
·高温稳定性指标 | 第128-130页 |
·低温抗裂性指标 | 第130-132页 |
·水稳定性指标 | 第132-133页 |
·抗疲劳性能评价指标 | 第133-135页 |
·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混合料材料与级配 | 第135-139页 |
·原材料性能 | 第135-137页 |
·组成材料配合比设计 | 第137-139页 |
·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结果与评价 | 第139-147页 |
·高温性能 | 第139-143页 |
·低温性能 | 第143-144页 |
·水稳定性能 | 第144-146页 |
·抗疲劳性能 | 第146-147页 |
·SBS物理和化学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分析 | 第147-148页 |
·试验路工程 | 第148-154页 |
·原材料性能 | 第149页 |
·配合比设计 | 第149-150页 |
·试验路施工 | 第150-151页 |
·试验路现场检测与评价 | 第151-154页 |
·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6-159页 |
·主要结论 | 第156-157页 |
·主要创新成果 | 第157-158页 |
·研究展望 | 第158-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5页 |
致谢 | 第165-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