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甘丹颇章政权时期藏族经济史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导论第10-18页
 一、论文的选题意义第10-12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12-16页
 三、经济史研究阶段划分第16页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甘丹颇章政权的建立与寺院经济的主体地位第18-38页
 第一节 政教合一制度的确立第18-33页
  一、甘丹颇章政权的建立第18-22页
  二、政教合一制的确立第22-27页
  三、寺院经济统治地位的形成第27-33页
 第二节 主体经济——寺院经济第33-38页
  一、寺院经济的经营方式第33-36页
  二、划分领地、封赐土地对寺院经济的发展第36-38页
第二章 政教合一制的巩固与寺院经济的发展第38-63页
 第一节 官府、寺院、贵族占有土地所有制形式第38-42页
  一、“雄豁”官府占有的庄园第39页
  二、贵族世系庄园“该谿”第39-41页
  三、规模庞大的寺院属地“却谿”第41-42页
 第二节 牧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及经营方式第42-45页
  一、牧场所有制第42-43页
  二、三大领主占有牲畜第43-44页
  三、“结美其美”与“结约其约”的牧业经营方式第44-45页
 第三节 封建农奴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第45-47页
 第四节 “乌拉”差役和高利贷形式经济剥削第47-51页
  一、摊派差役为主的地租形式第47-49页
  二、发放高利贷形式的超经济剥削第49-51页
 第五节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第51-54页
  一、农业生产的广度有所扩大——垦荒第51-52页
  二、农业生产深度的发展——精耕细作第52-53页
  三、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与普及第53-54页
  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第54页
 第六节 手工业与藏区商业贸易的发展第54-59页
  一、手工业的发展第54-56页
  二、藏区贸易政策第56-58页
  三、各大藏区间的内部贸易第58-59页
 第七节 周边民族间的经济交往第59-63页
  一、“茶引制度”——汉藏间的贸易交往第60-62页
  二、“互通有无”——维藏间的贸易交往第62-63页
第三章 民国时期藏族地方经济第63-76页
 第一节 亚东开关与西方资本主义商业的入侵第63-67页
  一、亚东关的设置第63-65页
  二、印度卢比伴随英印商业资本的入侵第65-66页
  三、川铸藏元与印度卢比的竞争第66-67页
 第二节 近代西藏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第67-69页
  一、英印商业资本对藏区原料的掠夺第67-68页
  二、西藏商业的半殖民地化第68-69页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第69-71页
 第四节 牧业草场的划分和游牧技术改进第71-74页
  一、草场划分和游牧技术第71-72页
  二、转场放牧及其它游牧方式第72-73页
  三、牧业工具及放牧技术第73-74页
 第五节 手工业的发展第74-76页
  一、手工业行业种类和产品第74页
  二、手工业经营方式和各行业从业人员第74-75页
  三、手工业行会和手工业者的税差第75-76页
第四章 寺院经济的衰落与民主改革第76-84页
 第一节 藏族经济发展滞后第76-78页
  一、沉重乌拉差役和苛捐杂税第76-77页
  二、频繁的战乱及动荡的政局第77页
  三、外国经济势力巧取豪夺第77-78页
 第二节 庄园、寺院经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束缚第78-81页
  一、垄断生产资料,束缚生产力第79-80页
  二、导致社会生产畸型发展第80页
  三、导致人口减少,社会分工不发达第80-81页
  四、导致高利贷资本猖獗第81页
 第三节 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第81-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后记第89-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扎洒密宗士团与拉卜楞密宗学院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从吴禄贞《经营蒙古条议》看清末东蒙古地区的新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