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生物小分子化学发光新体系及化学发光植物组织传感器的研究

摘要第1-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化学发光历史回顾第10-11页
   ·化学发光原理及分类第11-13页
     ·化学发光反应过程第11页
     ·化学发光反应条件第11-12页
     ·化学发光反应类型第12-13页
   ·常用的化学发光体系第13-16页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第13-14页
     ·光泽精化学发光体系第14-15页
     ·过氧化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第15-16页
     ·洛粉碱化学发光体系第16页
     ·其他化学发光体系第16页
   ·流动注射化学技术第16-18页
   ·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第18-22页
     ·化学发光酶传感器第19页
     ·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第19页
     ·化学发光组织传感器第19-20页
     ·化学发光核酸传感器第20-22页
第二章 二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组织传感器的研究第22-35页
   ·引言第22-23页
   ·实验部分第23-25页
     ·实验原理第23页
     ·仪器与试剂第23-24页
     ·豌豆苗组织传感器的制作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5页
   ·结果与讨论第25-34页
     ·化学发光条件实验第25-28页
       ·Lminol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25页
       ·催化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25-27页
       ·Luminol溶液的介质及其酸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27-28页
       ·流速影响第28页
     ·植物组织中酶催化条件的选择第28-30页
       ·PBS缓冲溶液浓度及酸度影响第28-29页
       ·酶促反应流速选择第29页
       ·温度的影响第29-30页
       ·离子强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第30页
     ·植物传感器的稳定性第30-31页
     ·豌豆苗组织中酶的选择性第31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出限第31-33页
       ·Luminol-Co(Ⅱ)-H_2O_2体系第31-32页
       ·Luminol-K_3Fe(CN)_6-H_2O_2体系第32页
       ·两种化学发光体系的比较第32-33页
     ·干扰实验第33页
     ·样品测定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测定精胺第35-43页
   ·引言第35-36页
   ·实验部分第36-37页
     ·仪器与试剂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42页
     ·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曲线第37页
     ·条件实验第37-39页
       ·NaOH浓度对抑制率的影响第37-38页
       ·Luminol浓度对抑制率的影响第38页
       ·Co浓度对抑制率的影响第38页
       ·H_2O_2浓度对抑制率的影响第38-39页
       ·流速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第39页
     ·精胺抑制率曲线第39-41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出限第41页
     ·干扰实验第41页
     ·样品加标回收率实验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几种生物碱与羟基自由基的化学发光特性研究及应用第43-59页
   ·引言第43-45页
   ·实验部分第45-46页
     ·仪器与试剂第45页
     ·实验方法第45-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8页
     ·鸟嘌呤的测定第46-51页
       ·Guanine-H_2O_2-Co~(2+)体系发光动力学曲线第46-47页
       ·条件实验第47-48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出限第48-49页
       ·干扰实验第49-50页
       ·回收率实验第50页
       ·发光机理探讨第50-51页
     ·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测定第51-54页
       ·条件实验第51-54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出限第54页
     ·茶碱的测定第54-58页
       ·条件实验第55-56页
       ·工作曲线、精密度和检出限第56-57页
       ·样品分析及回收实验第57-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鸟嘌呤-过氧化氢-钴(Ⅱ)体系的研究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抗氧化性第59-66页
   ·引言第59页
   ·实验部分第59-61页
     ·仪器与试剂第59-60页
     ·实验方法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条件实验第61-62页
       ·酸度影响第61页
       ·H_2O_2浓度的影响第61-62页
       ·Co~(2+)浓度的影响第62页
       ·鸟嘌呤浓度的影响第62页
     ·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第62-65页
       ·抗坏血酸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第62-63页
       ·谷胱甘肽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第63-65页
       ·GSH和VC清除·OH的比较第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第66-67页
Abstract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矿工程制图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