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油藏描述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完成主要工作量、研究进展及成果 | 第13-14页 |
| 第2章 扶余油田 X17-19 区块沉积微相分布规律 | 第14-34页 |
| ·扶余油田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16页 |
| ·扶余层小层划分与对比 | 第16-20页 |
| ·检 14 井扶余层层序结构特征 | 第16-17页 |
| ·扶余油田扶余层层序结构分析 | 第17-18页 |
| ·小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方法 | 第18-20页 |
| ·沉积相识别 | 第20-34页 |
| ·X17-19 区块扶余油层沉积特征 | 第20-25页 |
| ·X17-19 区块沉积微相研究 | 第25-34页 |
| 第3章 曲流河储层单砂体内部构型分析 | 第34-46页 |
| ·曲流河侧向沉积作用方式 | 第34页 |
| ·点坝砂体三要素 | 第34-35页 |
| ·侧积体发育演化过程 | 第35页 |
| ·单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技术方法 | 第35-38页 |
| ·内部层次界面分级 | 第38-41页 |
| ·构建点坝要素 | 第41-46页 |
| ·侧积夹层的识别及倾角 | 第41页 |
| ·侧积体的识别与规模 | 第41-44页 |
| ·单砂体剖面规模特征 | 第44-46页 |
| 第4章 储层非均质性 | 第46-55页 |
| ·储层非均质性概念与分类 | 第46页 |
| ·X17-19 区块扶余油层非均质评价 | 第46-55页 |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47-51页 |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51-52页 |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52-55页 |
| 第5章 储层地质模型 | 第55-74页 |
| ·建模思路 | 第55页 |
| ·数据准备 | 第55-56页 |
| ·构造模型 | 第56-58页 |
| ·沉积相模型 | 第58-59页 |
| ·储层参数模型 | 第59-74页 |
| ·属性建模方法 | 第60-61页 |
| ·储层属性参数分布特征分析 | 第61-64页 |
| ·孔隙度模型 | 第64-67页 |
| ·渗透率模型 | 第67-71页 |
| ·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 第71-74页 |
|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