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毛细管液相色谱柱的研制及其相关应用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55页
   ·引言第14页
   ·毛细管色谱固定相发展概况第14-20页
     ·有机聚合物填料第15-16页
     ·无机载体基质柱填料第16页
     ·有机-无机复合型柱填料第16-19页
     ·整体柱填料第19-20页
   ·溶胶凝胶技术在色谱固定相制备领域的应用及进展第20-32页
     ·溶胶凝胶技术第20-22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毛细管色谱柱的基本原理第22-24页
     ·溶胶凝胶技术在毛细管填充柱的应用第24-27页
     ·溶胶凝胶技术在毛细管开管柱的应用第27-28页
     ·溶胶凝胶技术在毛细管整体柱的应用第28-32页
   ·多维色谱分离技术研究进展第32-37页
   ·毛细管液相色谱阵列分离技术进展第37-40页
   ·本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55页
第二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气相固定液包覆硅胶固定相及色谱评价第55-73页
   ·引言第55-56页
   ·实验部分第56-58页
     ·试剂与材料第56页
     ·溶胶凝胶法制备 SE-30 包覆硅胶固定相第56-58页
     ·仪器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9页
     ·Sol-gel法制备 SE-30包覆硅胶固定相的技术基础及原理第58-60页
     ·固定相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第60-62页
     ·柱渗透性第62-63页
     ·柱性能评价第63-66页
     ·疏水选择性第66-67页
     ·绝对流动相灵敏度第67页
     ·对碱性化合物的分离第67-68页
     ·固定相的稳定性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第三章 线性溶剂化能相关理论评价气相固定液包覆硅胶固定相和碳十八键合硅胶固定相的色谱保留性质第73-86页
   ·引言第73-74页
   ·理论部分第74-76页
     ·分子间的作用能第74-76页
     ·线性溶剂化能相关理论第76页
   ·实验部分第76-78页
     ·仪器第76-77页
     ·色谱测试第77页
     ·被测化合物及结构参数第77-78页
   ·结果与讨论第78-83页
     ·保留数据的 LSERs 研究第78-80页
     ·LSERs系数分析第80-82页
     ·气相固定液包覆硅胶固定相与ODS固定相在不同作用贡献上的比较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四章 大口径无塞型预富集微柱的制备及性能评价第86-106页
   ·引言第86-87页
   ·实验部分第87-90页
     ·试剂和材料第87-88页
     ·样品制备第88页
     ·色谱柱的填装第88页
     ·大口径无塞型预柱的制备第88页
     ·在线固相萃取预富集-毛细管反相液相色谱系统第88-90页
   ·结果与讨论第90-102页
     ·大口径无塞型预柱的制备第90-92页
     ·机械稳定性和通透性第92-93页
     ·富集条件的优化第93-102页
       ·富集流速的影响第95-96页
       ·样品负载容量第96-98页
       ·盐浓度的影响第98-99页
       ·线性关系和富集因子第99-101页
       ·回收率,重现性和化学稳定性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第五章 蛋白质组学阵列式全多维色谱分离技术的研究第106-140页
   ·引言第106-109页
   ·实验部分第109-113页
     ·试剂与材料第109页
     ·样品制备第109-110页
     ·色谱柱的填装和大口径无塞型预柱的制备第110页
     ·阵列式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第110-113页
     ·串级质谱检测和数据库检索第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36页
     ·单通道毛细管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初步搭建第113-117页
     ·阵列式毛细管二维液相色谱/串级质谱平台的构建准则和策略第117-118页
     ·多通道并行式分流器和 LC-MALDI接口的设计和制作第118-120页
     ·色谱柱及管路的连接第120-121页
       ·柱连接第120-121页
       ·预柱与分流器中分流毛细管的连接第121页
     ·毛细管阵列式2D-LC/MS/MS系统实验条件的选择及优化第121-123页
     ·阵列式毛细管反相液相色谱系统的重现性第123-126页
     ·对人肝蛋白酶解肽段的分离和检测第126-136页
   ·结论与展望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0页
部分鉴定蛋白附表第140-144页
在学期间发表和待发表论文第144-145页
致谢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表达促炎因子和黏附作用的影响
下一篇:Toll样受体4与β防御素2在结肠炎上皮表达及调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