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汽油发动机油溶剂萃取—絮凝复合再生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废发动机油再生技术研究概况 | 第13-20页 |
| ·废汽油发动机油再净化工艺 | 第14页 |
| ·废汽油发动机油再精制工艺 | 第14-19页 |
| ·废汽油发动机油再炼制工艺 | 第19-20页 |
| ·絮凝剂在废润滑油再生工艺中的应用现状 | 第20-23页 |
| ·无机絮凝剂 | 第20-21页 |
| ·有机絮凝剂 | 第21-23页 |
| ·废发动机油再生工艺及技术前景展望 | 第23-2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废汽油发动机油劣化机理分析 | 第25-36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理化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5-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7页 |
| ·理化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 | 第27-31页 |
| ·废汽油机油的劣化机理分析 | 第31-35页 |
| ·基于理化性能的分析 | 第32-34页 |
| ·基于摩擦学性能的分析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含白土工艺再生技术研究 | 第36-40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6-37页 |
| ·硫酸-白土工艺 | 第37-38页 |
| ·实验原理 | 第37页 |
| ·实验步骤与结果 | 第37-38页 |
| ·NMP 溶剂萃取-白土工艺 | 第38-39页 |
| ·实验原理 | 第38页 |
| ·实验步骤与结果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废汽油发动机油抽提絮凝预处理工艺研究 | 第40-45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0页 |
| ·抽提絮凝溶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 ·抽提絮凝溶剂单因素实验 | 第41-43页 |
| ·抽提温度对抽提絮凝的影响 | 第42页 |
| ·剂油比对抽提絮凝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废汽油发动机油溶剂精制工艺研究 | 第45-53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6页 |
| ·溶剂的筛选实验 | 第46-47页 |
| ·溶剂萃取单因素实验 | 第47-51页 |
| ·剂油比单因素实验 | 第47-48页 |
| ·萃取温度单因素实验 | 第48-49页 |
| ·加水量单因素实验 | 第49-50页 |
| ·萃取时间单因素实验 | 第50-51页 |
| ·抽出油与预处理油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废汽油发动机油溶剂精制加助剂再生工艺研究 | 第53-63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3-54页 |
| ·絮凝助剂的筛选 | 第54-56页 |
| ·絮凝剂用量优化 | 第56-57页 |
| ·实验步骤 | 第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7页 |
| ·NMP 溶剂精制加助剂正交实验 | 第57-60页 |
| ·正交实验方案设计 | 第58-59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 ·溶剂萃取-絮凝工艺对废汽油机油的再生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七章 溶剂萃取-絮凝复合工艺与含白土工艺对比 | 第63-73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试验方法 | 第63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 ·各油样理化性能的对比 | 第63-68页 |
| ·溶剂萃取-絮凝复合工艺精制油的摩擦学性能测试 | 第68-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八章 全文主要成果、结论及展望 | 第73-76页 |
| ·全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 第73-74页 |
|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附录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