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13页 |
摘要 | 第13-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0-47页 |
1 自由基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第20页 |
2 蔬菜的抗氧化作用 | 第20-21页 |
3 蔬菜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及其作用机理 | 第21-39页 |
·抗坏血酸 | 第21-23页 |
·类胡萝卜素 | 第23-26页 |
·酚类物质的抗氧化作用 | 第26-35页 |
·硒的抗氧化作用 | 第35-39页 |
4 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39-42页 |
5 影响蔬菜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因素 | 第42-44页 |
6 本研究立项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44-47页 |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芸薹属蔬菜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季节性差异 | 第47-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试材 | 第47页 |
·栽培季节 | 第47-48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48页 |
·测定项目 | 第48-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6页 |
·抗坏血酸与谷胱甘肽含量的季节性差异 | 第49-51页 |
·β-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的季节性差异 | 第51-56页 |
3 讨论 | 第56-59页 |
·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基因型和季节性差异 | 第56-57页 |
·抗氧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 | 第57-59页 |
第三章 不同基因型芸薹属蔬菜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季节性差异 | 第59-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试材 | 第59页 |
·栽培季节 | 第59页 |
·样品的处理 | 第59-60页 |
·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60-61页 |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61-62页 |
·数据处理 | 第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78页 |
·总酚含量的季节性差异 | 第62-64页 |
·类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季节性差异 | 第64-67页 |
·叶用芥菜槲皮素与山萘素含量的季节性差异 | 第64-65页 |
·小白菜槲皮素与山萘素含量的季节性差异 | 第65-67页 |
·菜心与紫菜薹槲皮素与山萘素含量的季节性差异 | 第67页 |
·酚酸化合物的季节性差异 | 第67-74页 |
·叶用芥菜酚酸含量的季节型差异 | 第67-70页 |
·小白菜酚酸含量的季节型差异 | 第70-73页 |
·菜心与紫菜薹酚酸含量的基因型差异 | 第73-74页 |
·抗氧化能力的季节性差异 | 第74-78页 |
·叶用芥菜抗氧化能力的季节性差异 | 第74-75页 |
·小白菜抗氧化能力的季节性差异 | 第75-77页 |
·菜心与紫菜薹抗氧化能力的基因型差异 | 第77-78页 |
3 讨论 | 第78-82页 |
·不同栽培季节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抗氧化物质的基因型差异 | 第79页 |
·类黄酮和酚酸组成与含量 | 第79-80页 |
·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 | 第80-82页 |
第四章 不同栽培地点对不同基因型叶用芥菜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82-99页 |
1 试验材料与种植 | 第83-85页 |
·材料 | 第83页 |
·栽培地点 | 第8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83-85页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83-84页 |
·气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 第84页 |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第84页 |
·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84-85页 |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85页 |
·数据处理 | 第8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5-96页 |
·不同栽培地点对不同基因型叶用芥菜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85-86页 |
·不同栽培地点对不同基因型叶用芥菜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86-89页 |
·对叶用芥菜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 第86-87页 |
·对叶用芥菜山萘素含量的影响 | 第87-88页 |
·对叶用芥菜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88-89页 |
·不同栽培地点对不同基因型叶用芥菜酚酸含量的影响 | 第89-92页 |
·对叶用芥菜咖啡酸和丁香酸含量的影响 | 第89-90页 |
·对叶用芥菜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的影响 | 第90-91页 |
·对叶用芥菜芥子酸和总酚酸含量的影响 | 第91-92页 |
·不同栽培地点对不同基因型叶用芥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92-94页 |
·对叶用芥菜清除 DPPH自由基能力影响 | 第92-94页 |
·对叶用芥菜 TEAC值的影响 | 第94页 |
·对叶用芥菜 FRAP值的影响 | 第94页 |
·叶用芥菜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与不同栽培地点的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94-95页 |
·叶用芥菜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 | 第95-96页 |
3 讨论 | 第96-99页 |
·环境条件对叶用芥菜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96-98页 |
·不同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差异 | 第98-99页 |
第五章 硒处理对小白菜品质、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99-10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1页 |
·供试材料 | 第99页 |
·营养液配方 | 第99页 |
·试验设计 | 第99-100页 |
·测定方法 | 第100-101页 |
·生长量的测定 | 第100页 |
·硒含量的测定 | 第100页 |
·品质指标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100页 |
·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100页 |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100页 |
·数据处理 | 第100-10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7页 |
·硒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小白菜生长量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硒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小白菜品质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硒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小白菜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硒处理对不同基因型小白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3 讨论 | 第107-109页 |
·硒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硒处理对小白菜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第六章 不同形态硒处理对小白菜品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09-11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1页 |
·供试材料 | 第109页 |
·营养液配方 | 第109-110页 |
·试验设计 | 第110页 |
·测定方法 | 第110-11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5页 |
·不同形态硒处理对小白菜地上部和根系硒含量的影响 | 第111页 |
·不同形态硒处理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不同形态硒处理对小白菜品质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粗纤维含量 | 第112-11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 | 第113页 |
·抗氧化物质含量 | 第113-114页 |
·不同形态硒处理对小白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3 讨论 | 第115-117页 |
·不同形态硒处理对小白菜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 第115页 |
·不同形态硒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第115页 |
·不同形态硒处理对小白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第七章 腌制加工对不同基因型叶用芥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117-1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7-1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17-118页 |
·材料加工 | 第118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1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2页 |
·腌制加工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腌制加工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腌制加工对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 第122页 |
3 讨论 | 第122-125页 |
第八章 腌制加工对叶用芥菜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25-1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5-127页 |
·试验材料与加工 | 第125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25-126页 |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 第125-126页 |
·总酚的测定 | 第126页 |
·总黄酮的测定 | 第126页 |
·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 | 第126页 |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12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26-1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7-131页 |
·腌制加工对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127页 |
·腌制加工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腌制加工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128页 |
·腌制加工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128-130页 |
·腌制加工对叶用芥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3 讨论 | 第131-134页 |
·腌制叶用芥菜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 | 第131页 |
·腌制加工对不同基因型叶用芥菜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131-133页 |
·腌制加工对不同基因型叶用芥菜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