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许投标制度体系
引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制度的演进 | 第14-30页 |
第一节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的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一、自然垄断产业的界定 | 第14-17页 |
二、马歇尔两难的困境 | 第17-18页 |
三、一个思想:市场和政府的边界 | 第18-22页 |
第二节 自然垄断产业管制制度的变迁 | 第22-30页 |
一、自然垄断产业的传统管制制度 | 第22-24页 |
二、传统规制制度的失效 | 第24-25页 |
三、有效竞争:努力的目标导向 | 第25-26页 |
四、可竞争性理论:一个理想 | 第26-28页 |
五、特许投标制度:通向现实的桥梁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特许投标制度在自然垄断产业的应用 | 第30-43页 |
第一节 特许投标的基本概念 | 第30-33页 |
一、招标投标 | 第30-32页 |
二、特许投标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投标决策理论 | 第33-40页 |
一、Friedman 模型 | 第34-36页 |
二、Gates 模型 | 第36-37页 |
三、Hanssman-Rivett 模型 | 第37-38页 |
四、Casey-Shaffer 模型 | 第38-39页 |
五、Willenbrock 模型 | 第39-40页 |
第三节 许投标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 第40-43页 |
一、特许投标的应用现状 | 第40-41页 |
二、特许投标的应用前景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特许投标制度的技术性障碍 | 第43-59页 |
第一节 竞争强度 | 第43-48页 |
一、过度竞争:可以忽略的借口 | 第43-46页 |
二、竞争不足:现实的问题 | 第46-48页 |
第二节 资产转让 | 第48-51页 |
一、资产转让问题 | 第48-49页 |
二、实践中的解决方法 | 第49-51页 |
第三节 不确定性下的特许投标 | 第51-52页 |
第四节 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52-55页 |
一、事后机会主义的成因 | 第52-53页 |
二、实践中的解决机制 | 第53-55页 |
第五节 寻租活动 | 第55-59页 |
一、寻租活动的产生条件 | 第55-56页 |
二、特许投标的寻租空间 | 第56-57页 |
三、解决的思路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特许投标制度体系 | 第59-76页 |
第一节 区域比较竞争与特许投标的融合 | 第59-61页 |
一、区域比较竞争概述 | 第59-60页 |
二、两种制度融合的可行性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市场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 | 第61-64页 |
一、市场中介机构融入特许投标制度体系的意义 | 第61-62页 |
二、不确定性下保险机构的参与 | 第62-63页 |
三、资产评估和会计中介的参与 | 第63-64页 |
第三节 合理的竞标方式及评标体系 | 第64-69页 |
一、竞争维度的设计 | 第64-67页 |
二、引入模糊数学方法 | 第67-69页 |
第四节 民营资本的积极参与 | 第69-76页 |
一、自然垄断产业改革非国有化趋势 | 第69-71页 |
二、民营资本进入的意义 | 第71-73页 |
三、自然垄断产业特许投标制度的理想所有权结构 | 第73-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