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寨油田卫305块油藏精细描述
1 引言 | 第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5页 |
1.3 论文的技术思路及关键 | 第5-6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6页 |
1.5 论文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6-7页 |
2 地层划分及对比 | 第7-18页 |
2.1 地层层序及特征 | 第7-8页 |
2.2 地层对比及划分 | 第8-18页 |
3 构造精细解释及微构造研究 | 第18-58页 |
3.1 构造及断裂系统的精细解释 | 第18-32页 |
3.2 油层微构造研究 | 第32-44页 |
3.3 断层封闭性研究 | 第44-58页 |
4 沉积微相研究 | 第58-80页 |
4.1 相标志及沉积微相类型 | 第58-66页 |
4.2 单井相分析及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66-76页 |
4.3 沉积体系演化及沉积模式 | 第76-80页 |
5 储层参数测井定量评价及二次处理 | 第80-102页 |
5.1 测井资料的预处理 | 第80-85页 |
5.2 取芯关键井四性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 | 第85-91页 |
5.3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 第91-102页 |
6 储层综合评价 | 第102-116页 |
6.1 储层综合评价的方法 | 第102-105页 |
6.2 储层分类评价 | 第105-111页 |
6.3 各类储层分布特征 | 第111-116页 |
7 油层评价及分布研究 | 第116-131页 |
7.1 常规油层的测井评价 | 第116-119页 |
7.2 低阻油层成因及解释 | 第119-127页 |
7.3 油层分布特征 | 第127-131页 |
8 剩余油分布及建议井位 | 第131-149页 |
8.1 剩余油分布分析 | 第131-142页 |
8.2 建议井位及开发调整措施 | 第142-149页 |
结论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2页 |